研究多年的延遲退休方案,將在“十四五”期間取得新進展。
日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第四十五章“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提出,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延遲退休的必要性何在?如何理解四點原則的具體含義?延遲退休方案落地后哪些工作需要配套跟進?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代社會的進步也為延遲退休創造了物質基礎與社會環境,“設立反就業年齡歧視法、適當下調養老保險單位及個人的繳費費率、為養育嬰幼兒提供適當津貼以及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將是延遲退休改革之后需要跟進的配套政策措施?!?/p>
就受訪專家的觀點來看,“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推進的核心在于:銜接過往政策,通過對不同退休年齡的城鄉、男女、職業人群區分“大小步”“快慢跑”,最終統一全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同時建立“早退扣減、晚退獎勵”的彈性退休制,最大限度激活社會勞動力資源。
退休年齡總體偏低
“我國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顯得十分突出?!庇吴x在2月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到延遲退休改革的必要性。
游鈞指出,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一標準,一是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二是不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三是不適應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四是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董登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延遲退休方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漸沉重的養老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在2019年末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5億,這還不包括55歲退休的女干部和50歲退休的女職工,從養老的角度上看,這為社會帶來了壓力?!?/p>
董登新另稱,現代社會的進步也為延遲退休創造了物質基礎與社會環境:“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智能設備以及互聯網時代智慧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勞動環境的改善,也使人們工作的效率顯著提升,為延遲退休年齡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p>
“而人均壽命的延長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所以說延遲退休年齡的社會環境也漸漸具備了?!倍切抡劦?。
小步快走、彈性退休
“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將在政策落地時怎樣體現?
關于小步調整,人社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此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簡單理解就是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
“可以確定的是,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出現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對年輕人來說,延長的退休年齡幅度會大一些,但未來有很長的過渡期和適應期?!苯鹁S剛稱。
實行彈性退休制,則可以探索在法定退休年齡基礎上讓勞動者自行決定退休時間。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退休時間與領取養老金的時間是兩個概念,在彈性實施的過程中應分頭考慮。
董克用表示,在制定法定退休年齡方面,除公職人員需要遵從硬性規定外,對于從事重體力勞動、有毒有害工種的勞動者應給予政策傾斜。在此基礎上,何時退休的選擇權可以交由個人決定,工齡較長者可以選擇早退休,而從事腦力勞動或受教育時限長的人員可以選擇遲退休。相應地,應出臺全額領取養老金的法定年齡,早于此年齡退休的,可以按比例減少其領取金額;遲于此年齡退休的,可以按比例增加金額,保證勞動者在繳費時“多繳多得”,領取時“早減晚增”。
而分類推進,則是為了讓改革與現有政策完成平穩過渡與銜接。董登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是碎片化的,性別、地區、從業身份間都有差異。為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可以探索漸進式地推進差異化人群的退休年齡。
“具體而言,對于現在50歲退休的女工人而言,她們可能要‘小步快走’,推進的步伐要快一些;而對于60歲退休的男性職工及城鄉居民而言,他們延遲退休的節奏則要放緩一些,等待目前退休年齡較小的群體跟上來。這樣在若干年后實現碎片化退休年齡制度的大統一?!倍切抡f道。
配套措施需要跟進
“統籌兼顧”則意味著相關的配套措施需要配合延遲退休政策落地。金維剛此前指出,延遲退休不能“單兵突進”。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董登新表示,設立反就業年齡歧視法、適當下調養老保險單位及個人的繳費費率、為養育嬰幼兒提供適當津貼以及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等措施,需要及時跟進。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曾表示,當前部分企業在招工過程中,或將“35歲”作為一個年齡門檻,拒絕錄用大齡從業人員。董登新就此提出,應參照發達國家經驗,設立《反就業年齡歧視法》,從法制上保證勞動者的就業權利,并使其勞動的連續性、連貫性不受明顯的影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提出,號召企業發揚社會責任、對企業進行財稅補貼、對從業者進行就業培訓等也是化解人們對于“35歲門檻”擔憂的有力舉措。
董登新另指出,延遲退休意味著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也在延長,因此單位和個人繳費的費率要適度減少:“現行16%的單位繳費費率可以往12%的方向來降,至于8%的個人繳費費率是否有下調的空間,還需進一步論證?!?/p>
延遲退休政策還可能對家庭撫養后輩帶來一定壓力。此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是所有家庭都請得起保姆,很多年輕人是依靠父母輩來帶小孩。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應結合‘一老一小’通盤考慮?!?/p>
董登新據此表示,針對0-3歲嬰兒的養育,可為家庭發放適當津貼;而對于3歲至學齡前的幼兒,可以通過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方式降低家庭育兒負擔。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