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業數據能力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于2月9日正式實施。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指引》旨在為金融機構開展數據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依據,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數據戰略規劃、著力做好數據治理、強化數據安全保護、推動數據融合應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夯實數據基礎,打造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金融核心競爭力。
《指引》明確了金融業數據工作的基本原則,從數據戰略、數據治理、數據架構、數據規范、數據保護、數據質量、數據應用、數據生存周期管理等方面劃分了8個能力域和29個對應能力項,提出了每個能力項的建設目標和思路,為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數據工作提供全面指導。
明確5大基本原則
《指引》明確金融業數據能力建設遵循以下5大基本原則:用戶授權、安全合規、分類施策、最小夠用、可用不可見。
用戶授權要求明確告知用戶數據采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以及范圍,確保用戶充分知情,獲取用戶自愿授權后方可采集使用,嚴格保障用戶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在數據采集使用方面要求確保數據專事專用、最小夠用,杜絕過度采集、誤用、濫用數據,切實保障數據主體的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
要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符合國家及金融行業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和放護措施,嚴控訪問權限,嚴防數據泄露、篡改、損毀與不當使用,依法依規保護數據主體隱私權不受侵害。
在數據共享方面,要求建立數據規范共享機制,在保障原始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前提下,規范開展數據共享與融合應用,保證跨行業、跨機構的數據使用合規、范圍可控,達到可用不可見,有效保護數據隱私安全,確保數據所有權不因共享應用而發生讓渡。
在數據治理方面,《指引》要求分類施策。綜合考量國家安全、公眾權益、個人隱私和企業合法利益等因素,根據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屬性對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對不同級別數據進行分類實施策,采取差異化控制措施,實現數據精細化管理。
金融數據分級治理成為基礎
2020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金融數據安全數據安全分級指南》(JR/T 0197-2020)(以下簡稱《指南》)?!吨改稀方o出了金融數據安全分級的目標、原則和范圍,以及數據安全定級的要素、規則和定級過程。
在新印發的《指引》中,金融數據分級治理成為了金融業數據能力建設要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由此可見金融數據分級治理的重要性。
有了分級的框架,后續才能夠對數據采集和使用等情形進行界定,例如何種金融服務能采集哪些數據、數據如何存儲及其留存期限、哪些數據必須加密或脫敏、機構內部和機構之間哪些數據在何種情況下能夠進行跨部門、跨機構、跨行業,甚至跨國境的數據共享和傳輸等等。
多方計算或成機構標配
2020年1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金融行業標準,并于發布當日開始實施。
《規范》規定了多方安全計算技術金融應用的基礎要求、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等,適用于金融機構開展相關產品設計、軟件開發、技術應用等?!兑幏丁返陌l布有助于實現在不泄露原始數據、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動多個主體間的數據共享與融合應用,確保數據專事專用、最小夠用,杜絕數據被誤用、濫用。
在《指引》中,數據共享時可用不可見為基本規則之一。以此來看,多方安全計算或將成為金融機構在數據共享方面的標配。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加速應用,金融科技成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新武器,也是踐行普惠金融、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數據則是金融科技這具引擎當中不可缺少的動力燃料,對于數據的使用治理越來越被金融機構所看重,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曾撰文表示,當前,金融業數據治理過程中普遍存在“不愿、不敢、不能”共享的問題。
多方安全計算的應用推廣,或將解決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