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結束了與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IMF執董們稱贊中國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并迅速出臺了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來減輕疫情的影響。但執董們也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仍不平衡,財政、貨幣、結構性政策應旨在加強私人部門需求,以實現更平衡的中期增長。執董們建議中國繼續采取適度支持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直到經濟復蘇企穩為止。
IMF預計,2020年中國GDP增速為1.9%,2021年為7.9%。核心通脹預計仍將維持低位,2020~2021年CPI通脹將低于危機前約3%的目標。企業杠桿預計在2020年有所上升,升幅約為GDP的10個百分點。
同日,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IMF中國部負責人兼亞太部助理主任海格·伯杰爾(Helge Berger)。他強調了避免“政策懸崖”(policy cliff)的重要性,并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人民幣試驗做出了評價。
避免“政策懸崖”
不同于全球持續的政策寬松潮,中國從2020年下半年起就開始審視政策正?;淖h題。對此,伯杰爾對記者表示,“2021年中國的復蘇將更為平衡,更少依賴于宏觀政策支持,更多取決于私營部門消費的拉動,但如果沒有宏觀政策的支持,或在復蘇進程中政策調整有所疏忽,就可能出現問題。中國要避免‘政策懸崖’,要確保不過早地退出財政支持,貨幣政策在2021年也需要和2020年一樣保持支持性的狀態?!?/p>
伯杰爾認為,中國的產出缺口目前仍然為負,而且通脹風險(核心通脹)仍然很低,整體通脹的波動往往是和其他因素有關(例如豬肉價格),“因此,政策支持需要持續,讓經濟復蘇的動能從依賴宏觀政策支持平穩地轉移到私營部門”。
產出缺口是衡量經濟體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之間差距的經濟指標。IMF認為,潛在產出是經濟體在其效率達到最高時,即滿負荷運轉時,能夠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最大值。通常,經濟體的潛在產出也被稱為產能。正如GDP可能增長也可能下跌一樣,產出缺口也有兩個方向:正向和負向。但這兩種方向均非理想狀況。當實際產出超過滿負荷生產時的產出時,產出缺口為正。在需求居高不下時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了滿足需求,工廠和工人超負荷運轉,超出其最高產能。而當經濟體的實際產出低于其在滿負荷生產時的產能時,產出缺口為負,這意味著由于需求疲弱而存在閑置產能。產出缺口的存在說明經濟體的運行速度不具有效率——可能存在資源過度使用或使用不足的情況。
IMF建議,隨著經濟復蘇企穩,應逐步取消信貸增長目標和貸款利率指導等可能具有扭曲性的措施;此外,中國財政政策的重點應轉向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綠色投資;鑒于通脹處于較低水平,中國的公共債務水平較高且在不斷上升,IMF建議,應完善宏觀財政體制,并加強政府部門間財政協調。IMF還建議,進一步推動貨幣政策框架的現代化,加強傳統利率政策的傳導,從而改善信貸中介的作用。
隨著經濟復蘇企穩,相較于出臺特殊的政策支持措施,中國更應積極主動地處置問題貸款并加強監管框架。重新加強金融監管將有助于降低影子銀行風險。此外,還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的銀行重組制度框架,以降低系統性風險,持續推進“去風險”。
數字人民幣需更多試驗
此次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專設了數字貨幣專欄。IMF提及,中國人民銀行的央行數字貨幣(即e-CNY)可促進普惠金融,提高支付效率。目前,數字人民幣正在幾個地區和電子支付平臺上進行測試。它的使用將可能通過促進普惠金融增強貨幣政策傳導,幫助提供定向財政支持,并提高公共財政的透明度。不過,IMF建議中國人民銀行需要密切監測和評估潛在的中斷和網絡攻擊帶來的操作風險。
伯杰爾對記者表示:“全球許多央行都開始研究并支持數字貨幣,但中國是領跑者,我們很仔細地觀察中國的進展,中國也需要進行更細致的研究,分析數字人民幣的風險。例如,由于數字人民幣不是印刷的紙幣,而是電子貨幣,因此容易產生操作風險,如果央行數字貨幣得以大規模使用,人民銀行有可能要應對來自于網絡破壞和攻擊的操作風險,以及用戶數據的集中收集和存儲對隱私保護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持續的試驗來監測可能出現的風險?!?/p>
IMF表示,盡管央行數字貨幣相對于現金可能促進人民銀行分配流動性的流程,但它也同時可能提高銀行的融資成本并增加壓力時期的銀行擠兌風險,尤其是較小的銀行。
此外,央行數字貨幣在初始階段將用于國內交易,但將來可能被擴展至跨境支付。IMF稱,最近人民銀行已與包括部分銀行和電商平臺在內的20多家公司開展合作,在四個城市測試央行數字貨幣,并計劃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進行測試——這一測試將包含奧運游客和選手使用央行數字貨幣的場景。
就跨境使用而言,伯杰爾認為還需要考慮新的問題,例如"貨幣替代"的問題可能出現,即強勢、流通更便利的外幣可能會取代本國貨幣。此外,這還會牽涉到宏觀政策風險,“在考慮未來可能的跨境使用上,中國監管機構應該權衡其帶來的效率提升及其對匯率政策和資本賬戶框架的影響?!?/p>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