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作為國內零售銀行的代表,以高增速備受矚目。2020年是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新階段的開局之年,平安銀行希望再用一個三年實現更大飛躍。
從這一次的轉型策略來看,平安銀行提出零售經營“3+2+1”,即全力發展“基礎零售、私行財富、消費金融”3大業務模塊,提升“風險控制、成本控制”2大核心能力,構建“1大生態”驅動融合。同時,在2020年一季報中,平安銀行零售首次提出了“數據化經營、線上化運營、綜合化服務、生態化發展”的四化新策略,以進一步推動零售商業模式革新升級。據悉,此次平安銀行重構了整個產品體系,包括平安口袋銀行APP上千人千面的設計,各類個人貸款、理財、私募、家族信托等產品的重構。
在整個零售業務版圖中,個人貸款是各銀行間競爭最激烈,同時發展最迅猛的一個業務領域。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顯然給了包括平安銀行在內的所有銀行零售貸款業務一次猛烈的沖擊,2020年一季度普遍出現規模下降走勢。隨著疫情企穩,銀行零售貸款業務穩步回升,2020年三季報已恢復常態。但在后疫情時代,銀行逐漸意識到,現階段的零售信貸市場,將越發考驗銀行的科技、生態與風控能力,只有求變出新才能搶占新一輪的市場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專訪平安銀行零售經營及消費貸款事業部總裁王蓉暉,從她的回答中不難發現,用數據與科技驅動,于場景中實現開放共贏是平安銀行零售貸款的破局之策。
《21世紀》:零售貸款業務中,消費金融一直是重要的增長極之一。年末回頭,可否回顧總結一下2020年平安在消費金融方面進行了怎樣的布局和轉型?可以為平安消金2020年的表現打多少分?
王蓉暉:我會為平安銀行零售貸款2020年的總體表現打90分。2020年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依托此前線上化基礎,積極推廣線上辦理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得益于線上化轉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平安銀行武漢分行的業務依舊沒有間斷,為武漢地區超17萬客戶“雪中送炭”。
疫情影響下,客戶融資需求有所下降,但服務沒有減弱。我們2020年進一步加快產品創新和智能化服務的步伐,比如在信用貸款方面推出智貸星,可以實現一鍵核額,最快15秒便可以放款,達到秒批、秒辦,也進一步拓展了更廣的客群,拓展了客戶的服務廣度。
此外,2020年我行的零售貸款風險管理整體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通過行業領先的科技實力和風控模型,提升客戶資質及風險識別度,實施差異化的風險管理策略。同時,基于以往應對危機的經驗,在1月下旬即制定了應急預案,并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逐步化解因疫情導致的暫時性的風險累積。
還有10分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未來拓展,隨著互聯網管理辦法的下發,銀行需要進一步將原有模式和產品跟互聯網進行緊密結合,利用互聯網獲客,更好地做好互聯網的客戶服務。新模式的轉變才剛剛開始,平安零售貸款需要進一步在現有基礎上鞏固和提升,以應對未來金融互聯網化的挑戰。
《21世紀》:2020年監管對消費金融產品利率提出了限制,消費者也對貸款利率有更高的訴求。平安銀行將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進而讓利于消費者?
王蓉暉:平安銀行在產品的利率定價上一直堅持風險定價,以服務更多更廣的客戶來解決客戶融資難的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對所有新發放貸款實現與LPR掛鉤,2020年3月起也對存量浮動利率貸款進行逐步轉換,通過與LPR掛鉤定價的機制進一步降低客戶的融資成本。
采取智能風險定價模式之后,我們的產品能夠觸達到更廣闊的客群,目前抵押類貸款最低利率達3.85%,信用類貸款最低達5.76%。未來,我們仍將進一步運用科技的手段優化成本,同時也嚴格按照監管的最新要求落實利率的風險定價,爭取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更優惠的定價。
《21世紀》:疫情后,2020年零售貸款的市場是否發生了變化?零售客戶又表現出了哪些新的需求?如何應對后疫情時代的零售金融的升級與洗牌?
王蓉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客戶需求和客戶行為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化是未來零售金融業務的大趨勢,客戶希望借貸能夠是便利的。而從產品設計和風控決策的層面,零售貸款未來需要的是更多依賴大數據進行風險決策和產品優化,在整個業務流程中不需要客戶提供過多繁雜的信息。
此外,從國家未來規劃的總體方向來看,國家在著力構建經濟產業群和整合區域經濟,譬如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等重要的城市群的形成,未來區域經濟和產業群的發展勢必跨地域,打破地域的界限和分割。而在金融服務支持上,銀行需要順應這樣的發展規劃和趨勢,去思考如何突破地域的界限,更便利、更安全地提供金融服務給客戶。
為此,2020年以來,平安銀行在新一貸、宅抵貸、白領貸這些傳統優勢產品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客群的需求,做了較多和較大的產品升級迭代。例如新一貸我們推出了新一貸快貸,按照互聯網新規的要求,實現全線上完成申請;宅抵貸也推出了快貸產品,同時也創新推出了“全國通”模式,通過高度集中化的信貸工廠,適應未來國家經濟發展建設的趨勢;此外,“全國通”模式解決了很多客戶在A城市有房但在B城市經營企業或工作,而無法在銀行進行資金周轉的難題。這些緊貼市場需求的差異化產品創新正在為平安銀行帶來新的客群。
《21世紀》:平安銀行的個人貸款已經從“線上貸款”升級為“智慧貸款”,這一提法區別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智慧貸款?
王蓉暉:今年以來平安零售貸款全面加強了品牌建設,主要著力在進一步解決客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讓一切變容易”的價值主張,強調產品必須是聰明的、智能的、有溫度的,也就是智慧貸款,它可以讓有需求的客戶更容易地獲得貸款。
這意味著,我們要從產品、流程乃至整個體系進行重塑,建立完善的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的管理,通過科技賦能從前中后臺進行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催收,利用生物識別技術、大數據征信、AI、機器人客服、風險預警模型等一系列技術實現貸款全流程端到端的智能運營,讓貸款更加有智慧,能夠做到KYC和KYB的匹配,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真正讓客戶融資難的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21世紀》:在支持小微的市場、政策、社會責任與商業銀行效益多重因素驅動下,我們如何做到真正的普惠,打通小微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兼顧風控和成本?
王蓉暉:平安銀行一直堅持為小微企業主提供融資服務已有十余年,立志以“科技”助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目前是股份制銀行里面中小微客戶規模最大,普惠型小微客戶戶均貸款余額是同業中最小的銀行。
新一貸十余年來一直是平安服務小微客戶的拳頭產品,產品和風控模型都在反復優化與迭代。2020年,平安在此基礎上強力推出新微貸,嚴格按照國家監管部門對小微業務兩增兩控的要求,全面完成相關的指標,截至2020年11月末,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小微貸款余額超1800億,較2019年增幅近四成。
《21世紀》:近期平安銀行發布了數字賬戶,除去常規借記卡功能,平安銀行數字賬戶還支持普惠信貸、零錢理財、支付消費等金融服務,展現了平安銀行零售金融在數字化驅動下的生態與開放格局。進入平安銀行零售新三年轉型階段,零售貸款板塊的未來格局是怎樣的?
王蓉暉:平安銀行零售貸款2020年以來全面貫徹“三張名片”新定位,落實“數據化經營、線上化運營、綜合化服務、生態化發展”的“四化”新策略,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的換擋升級,而數字賬戶便是我們為此全力打造的一款多功能創新金融產品。
平安經過多年在科技領域的試驗和沉淀,認為通過數字賬戶這樣的鉤子產品能進一步全方位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是未來志在必得的賽道。我們希望把數字賬戶打造成為一款零售開放銀行的基礎產品,它集賬戶、支付、信用、理財、權益多功能為一體,能夠跟互聯網平臺深入結合,可以深入到場景當中跟場景對接,進一步面向互聯網年輕客群,面對優質的高成長客群。
后續布局我們希望進一步輸出到多元化的場景,充分借助科技金融能力,為場景方提供金融功能的建設,更好地去滿足場景方客戶的金融需求。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場景方嵌入平安銀行的數字賬戶產品,而背后的整套解決方案,都是基于平安銀行多年來積累的風控能力、金融產品能力、科技能力,進而實現雙方共贏。
《21世紀》:在開放的驅使下,平安銀行零售貸款現在正在尋找的,和未來可能加入的合作伙伴是怎樣的?希望這些合作伙伴給我們帶來什么?
王蓉暉:平安零售貸款在積極擁抱開放和生態,我們希望能夠以最大的限度去探索與我們上下游合作的可能性,我們將進一步縱深發展,在不同的場景平臺中找到我們的位置,這些場景方與平安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我們希望能夠與其深度合作,基于場景的特性和行業規律去提供更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產品或者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與更多合作方形成合作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平安將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對外輸出先進經驗和技術,與合作方共同服務好更多的客戶。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