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一輪技術浪潮,金融行業正逐漸由數字化時代邁向智能化時代。金融科技給支付行業帶來了哪些變化?機構如何應對這些變化?作為支付領域的創新者和引領者,近年來中國銀聯順應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持續提升支付清算服務能力。
日前,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涂曉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銀聯積極面對時代變化,正在加快向科技型、數據型公司轉型的步伐,以技術應用推動支付產業向高質量發展。主要從“大智云端”四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應用,“大”是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云”是云計算,“端”是智能終端技術。
持續創新產品功能與場景建設
從線下到線上,從現金、銀行卡到第三方支付再到移動支付+刷臉支付,人們的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便捷。隨著萬物互聯的發展,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業務已經深度應用在醫療、稅務、政務等行業領域。金融科技的深層次應用,讓金融支付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
去年互聯網大會,銀聯聯合商業銀行共同發布了刷臉付產品?!八⒛樃丁崩萌斯ぶ悄?、大數據等技術,通過刷臉實現交易路由,延續支付口令交易驗證方式,不改變客戶交易與商戶受理習慣??蛻魺o需拿出手機、銀行卡等物理介質即可安全便捷地完成支付。
涂曉軍透露,目前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22個地區已經陸續開展了“刷臉付”的試點工作,將“刷臉付”的應用場景從傳統線下零售推廣至酒店、醫療、繳稅等行業場景,市場反響較好。未來銀聯將持續優化,與產業合作伙伴共建新支付、新服務、新生態。
打造全國性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平臺
在區塊鏈的舞臺上,中國銀聯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實力。銀聯自2015年起開展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并且有一個項目已被納入首批“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
涂曉軍指出,在業務層面,銀聯一直從多個方面探索區塊鏈適用的應用場景,從商業銀行及產業合作伙伴的實際業務需求出發,挖掘業務場景痛點,提供區塊鏈技術應用解決方案。包括區塊鏈電子發票、社保繳費憑證、供應鏈融資、電商平臺資金結算文件存證、農產品溯源、積分的打通互換等場景實現成功應用,區塊鏈實際上適用于不同機構間某項業務的橫向打通。
在產業層面,由中國銀聯與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等單位聯合發起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在2019年11月正式宣布成立,并在今年四月正式上線啟動商用,還是起到很明顯應用效果。
涂曉軍表示,區塊鏈服務網絡簡單說就是區塊鏈云,區塊鏈本身技術有一定難度,很多機構如果想用區塊鏈如果沒有技術能力和人員,BSN把區塊鏈底層技術放在云上,企業或個人如果想通過區塊鏈構建一個應用的話,不需要真正掌握底層技術,就像用其他云一樣,在BSN上注冊一個自己的用戶,只需要關注自己業務層面開發,不需要了解底層具體技術。
“銀聯在BSN里發揮的作用,任何企業和個人基于BSN創建的區塊鏈應用,當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支付服務等應用都可以由銀聯來提供,極大簡化了基于區塊鏈應用創新的難度?!蓖繒攒娬f。
持續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內外部提出了很多新的工作方式和業務創新需求。作為銀行卡轉接清算組織,支付服務提供方,中國銀聯立足于自身的定位,結合具體業務和實際應用場景,綜合運用區塊鏈、大數據、多方安全計算等提供金融科技創新服務。
近年來,云閃付依托技術優勢和前期積累的場景、數據,開啟了全面的數字化進程。在涂曉軍看來,金融科技為支付產業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很大,首先是金融業務渠道發生了很大的遷移,特別是從線下到線上,從有卡到無卡,從現金、銀行卡到第三方支付再到移動支付+刷臉支付,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便捷。隨著萬物互聯的發展,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業務已經深度應用在醫療、稅務、政務等行業領域。
第二個變化是作為金融支付服務的提供者,隨著銀行、第三方機構、互聯網企業的多方參與,豐富了支付服務的方式和種類,特別是以金融科技為特征,更好地區分用戶特征、完成用戶畫像,提供更加精細化的金融服務。
第三個變化是金融支付業務提供場景方面的變化,金融業務無處不在,通過金融科技深層次應用使得金融支付無處不在。
銀聯云是銀聯在云計算方面10余年的技術積累成果,將面向金融行業和相關行業進行分享和輸出。涂曉軍表示,銀聯自身的應用系統已經有超過80%都是基于云計算架構,今年開始,銀聯也非常愿意將云計算平臺與行業各金融企業強強聯合,共同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研發。建設銀聯云,打造成一朵具備全棧云計算能力的行業生態云,既能支撐中國銀聯自有業務的云化升級,同時也能面向銀聯合作伙伴輸出金融科技能力。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