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中國銀聯重慶分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數字金融生態論壇”在重慶舉行。
論壇期間,中國電子銀行網對民商智惠董事長梁笛進行了專訪,梁笛董事長談及經營場景在銀行數字化轉型中的杠桿作用,并為銀行公私聯動開發零售場景,以及中小銀行如何進行場景建設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民商智惠董事長梁笛接受采訪
從積分到場景,彰顯零售業務變革路徑
談到銀行場景經營變革這一話題,梁笛首先從民商智惠自身的經營轉型說起。
民商智惠定位為電子銀行渠道精準服務商,開業之初主營銀行電商,具體內容是信用卡積分兌換,近些年來,這條經營路線不斷變遷,目前已進化到為銀行實現各種場景的構建與接入,而實現這一轉型路徑的背景是全社會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不斷豐富、相互融合。
具體來講,現在的零售消費場景大致可分為三類:以話費充值為代表的純虛擬場景;以各種餐飲兌換券為代表的實物交易O2O場景;以及出行服務、醫療服務、教育服務等服務類場景??偟膩碚f,目前消費市場還在不斷升級。樂觀地看,由于互聯網行業內各類消費場景仍存壁壘:專注外賣的平臺不擅OTA旅游業務,專注旅游的平臺不擅在線教育業務……銀行作為支付結算的主流中介,卻有將各種消費場景統籌經營的潛在能力,因此銀行對場景的經營依然大有可為。
從企業到員工,公私聯動新模式越發清晰
近些年來,銀行業“零售為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場景也正是傳統零售業務轉型的首要切入點。在各家銀行均開始側重零售業務,并逐漸對標“頂梁柱”對公業務的背景下,梁笛對銀行提出了公私聯動、經營場景的建議。
梁笛認為,對公授信客戶是被很多銀行長期忽略的“另類”零售場景,盡管對公業務面向的是企業,但企業員工是真正的零售客群。對公授信客戶也具有兩個巨大的優勢:其一是財務制度最健全,其二是財務狀況比較好。因此,這些企業有意愿,也有能力給員工提供各種關懷福利,提高員工忠誠度。
這時候銀行應該考慮的是:“怎樣通過對公渠道讓企業員工變成零售客戶?”
為此,民商智惠提出幫助銀行搭建“企業關懷內購”平臺,通過銀行app、公眾號等官方渠道建立面向授信企業員工的電商快速通道。首先企業可以把福利內購經費放在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里,其次銀行可以把享受福利的企業員工留在銀行的線上渠道中。對于銀行的大零售戰略來講,這個方案同時具備兩個優勢:
一是低成本提高用戶活躍度:一些剛性消費,如購物、看電影、吃飯等,優質的目標客戶通過企業的福利額度,在電子銀行渠道進行消費;
二是向用戶進一步精準推薦產品:因為企業員工身份是確定的,因此,在貸款額度審核,精準提供產品等方面是很有意義的。另外,企業員工的商品內購、住房按揭、信用卡服務等都可以通過該渠道進行。
從自建到合作 中小銀行做場景如何揚長避短
梳理銀行業內場景建設模式,主要有自建場景和合作拓展場景兩種。兩相對比,自建模式掌控力強,但成本巨大、競爭激烈;而合作拓展場景模式門檻低、成本低。目前很多商業銀行更傾向于采用合作拓展場景模式。
在梁笛看來,中小金融機構做場景最大的問題是科技投入高、建設周期長、試錯空間小、供應鏈維護難度大,出于揚長避短的考量,引入外部技術資源、合作拓展場景不失為中小銀行更經濟、更有利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