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提到,央行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此舉一出,更引起了支付業及銀行業單位的廣泛關注。
央行數字貨幣,是指由中央銀行依法發行,具備無限法償性,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貯藏等功能的數字化形式貨幣。它定位于數字化M0,替代實物現金。具體來說,是以一種具有電子支付功能的加密數字形態對現有實物現金的替代。
在央行數字貨幣的二元模式下,央行扮演發行方角色,而商業銀行具備成熟的信貸網絡基礎設施、支付網絡基礎設施以及較為完善的IT服務系統,將發揮分銷商角色。對于銀行來說,央行數字貨幣不需要存儲空間和調運的時間,大大減輕了運營成本,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由于央行數字貨幣或將使用區塊鏈技術,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信用評估能力,降低反洗錢成本,但其分布式記賬功能有可能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進程。另外,央行數字如果只存放在數字錢包中而不進入信貸市場的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衍生存款及貨幣乘數效應,這將影響商業銀行的貸存比和貸款規模,導致利潤承壓。最后,由于央行存款準備金利率的設置,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存款收益率的提升,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水平。
相關人士提出建議,商業銀行要積極打造開放銀行場景,隨著數字貨幣和數字錢包的推廣,提高客戶黏性,圍繞支付提供消費金融服務,拓展獲客渠道。此外,還應加大在應對數字貨幣的生成、發行、投放、存儲、交易以及安全方面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做好銀行業運作模式的革新和新生態打造,助力銀行業數字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而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像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不論是電商還是社交作為流量入口,以支付類業務作為基礎與核心,形成用戶流量池向其他業務拓展、延伸,通過以“支付錢包”為載體,聚合豐富的應用場景來增強用戶粘性,在流量與商業協同發展中實現規模效應。而數字貨幣一旦發行,加上其匿名和離線支付功能的特點,必將成為一種新型電子支付工具,拋開現有已聚集的流量優勢外,數字貨幣將會給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帶來沖擊和挑戰。若要保持現有規模甚至尋求持續增長需提前布局,謀求新的吸引用戶的路徑。第三方支付機構應及時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中,有實力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應爭取與數字貨幣發行機制中的諸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類似地位的商業銀行合作。
在此背景下,第十四屆中國支付與場景金融(銀行)大會將聚集180余位來自政府、協會學會、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部、風險管理部、數據中心、網絡金融部、信用卡中心、資金結算部、運營管理部、計劃財務部、電子銀行 部、零售業務部、普惠金融部)、卡組織、第三方支付企業、收單機構、聚合支付、通訊運營商、手機廠商、支付終端、場景支付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區塊鏈、云計算、IT運維、征信、智能風控、大數據、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等領導和專家于10月29-30日共聚上海,一同探討行業政策和發展趨勢,交流行業技術發展和場景應用經驗,尋找合作機會,共同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大會議程:
本期發言嘉賓:
戰略合作伙伴:
第十四屆中國支付與場景金融(銀行)大會報名通道及金鼎獎申報已正式開啟,聯系我們獲取峰會詳細資料,本次峰會期待您的蒞臨!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