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迎來萬億元大幅度壓降,中小銀行仍是“主力”。
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為10.83萬億元,降至略低于2019年9月末的頂點水平(10.85萬億),較5月末的11.84萬億元下降超1萬億,而5月壓降規模僅3009億元。
具體來看,6月壓降的結構性存款仍是中小銀行占“主力”,中小銀行共壓降約7740億元,大型銀行壓降約2370億元,5月中小銀行壓降的結構性存款規模超過整體降幅;從類型來看,6月壓降的單位結構性存款占大部分,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共壓降7720億元。
事實上,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到,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上漲速度最快,壓降速度也最快。
“今年以來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比重上升明顯,說明在疫情影響的經濟環境下,中小銀行攬儲壓力較大,加上中小銀行普通存款攬儲能力本就遠不如大型銀行,只能通過發行結構性存款緩解負債端壓力?!敝行抛C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此前表示。
華創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冠南也表示,從結構性存款的市場分布看,中小銀行由于品牌優勢不足,更依賴結構性存款等高息攬儲工具,一旦監管直接約束其規模,則可能造成部分存款客戶流失至其他銀行。
6月中旬,財聯社記者從多位股份行人士處獲悉,對于結構性存款壓降的指標為,在2020年9月30日前壓降至年初規模,并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逐步壓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截至2019年12月末,結構性存款余額為9.60萬億。
“近期銀保監會就銀行機構結構性存款違規展業問題下發專項文件,要求銀行科學審慎設計結構性存款,不得發行收益與實際承擔風險不相匹配的結構性存款,避免銀行機構盲目提升存款成本?!?月19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介紹。
6月期間,包括北京銀保監局等多地銀保監局下發結構性存款相關文件,要求應切實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壓降本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并將總量控制在監管政策要求的范圍之內。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隨著結構性存款壓降、金融“套利”行為的減少,將有利于提升貨幣政策直達實體經濟的效率。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