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用身份證和手機號碼去辦理銀行卡、購買機票車票,找工作的時候公司也會要求復印身份證作為個人檔案,因此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這些信息同時泄露,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帶來一定的風險。
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社交軟件:通過社交軟件和網友互動時,可能在無意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
個人簡歷:在網上投遞簡歷后,有可能泄露詳細個人信息;
各類單據:如機票車票、快遞單、商業單據、水電費賬單等,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注冊登記:在一些非正規網站或應用軟件上實名登記后,個別網站人員可能泄露客戶信息。
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遭遇電信詐騙、網絡詐騙或接到騷擾短信和電話。信息時代,大數據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幾率,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黑灰產業鏈早已不像從前那樣“漫天撒網”。例如,你剛購買了機票,就可能會收到短信通知“航班取消”;網購退貨詐騙,不法分子可以準確地說出你購買的商品和姓名、電話、地址等詳細信息……基于個人隱私信息實行的精準詐騙,讓騙子們屢屢得手,消費者不斷遭受經濟損失。
賬號密碼被竊取,造成財產損失。一些用戶在不同的平臺設置了相同的賬號密碼,一旦一個平臺密碼被泄露,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不法黑客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其他網站上的帳號信息,甚至鏈接釣魚網站,竊取銀行賬號密碼或誘導支付。
遭到恐嚇威脅、敲詐勒索。在頻繁曝出的酒店數據、快遞訂單數據、母嬰數據泄露事件中,也有“暗網”的身影。所謂暗網,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地下黑市”,通過隱蔽的網絡實現互聯網的匿名交流和溝通。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暗網售賣從企業平臺竊取的數據,進行精準的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以此謀取暴利。
身份被冒用,個人名譽受損。泄露身份證號碼,他人可以用來注冊一些不良的,甚至是違法的網站賬號,造成個人征信受損。
相較于個人信息泄露,企業數據泄露往往被黑客利用高科技手段入侵攻擊,頻頻發生的重大企業信息泄露事件,一度成為信息安全領域熱門話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
互聯網“地下黑市”猖獗叫賣平臺數據信息,撞庫成信息竊取產業鏈關鍵環節。為精準詐騙提供隱私數據的,是一個集拖庫、洗庫、撞庫三個環節于一體的完整不法分子攻擊鏈條。不法黑客通過拖庫得到原始的信息庫,然后通過洗庫將數據進行分門別類,最后通過撞庫獲取更多平臺的用戶信息,而撞庫所得信息又可以再次進行洗庫操作,拖、洗、撞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的信息竊取產業鏈。
數據顯示,黑產從業者通過某網絡平臺的招聘網站登錄入口發動約100萬次/天的撞庫攻擊量,撞庫成功率在20%以上,嚴重威脅企業數據安全。
(撞庫攻擊產業鏈示意圖)
如何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古人云:“禍患常積于忽微”,缺乏危機意識,身處危險卻麻痹大意,是非??膳碌氖虑?。
從個人層面來說,第一,不在非正規網站、應用軟件注冊真實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定期修改常用軟件的登錄密碼;
第二,快遞面單上有詳細的個人信息,在扔掉快遞包裝前,先撕掉面單,或將面單上的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信息涂掉,有用的單據妥善保存,切勿亂丟亂放;
第三,在填寫簡歷,或接受登記、調查前,先核實對方的身份和資質,只提供必要的信息,個人信息不要填寫得過于詳細;
第四,在身份證復印件上標明用途,不用的或作廢的要妥善處理,不隨意丟棄;
第五,聊天曬照片要謹慎,在公共社交平臺上,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朋友圈、微博曬照片,一定要謹慎;
第六,使用公共電腦、公共網絡要謹慎,在不安全的公共網絡環境里,不處理個人敏感信息,不使用U盤等存儲設備交互個人信息。
加強對隱私數據的保護,對企業來說需要“軟硬兼施”
從“軟”的方面看,企業需要建立起與專業網絡安全廠商合作的意識,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持對數據安全持續和穩定的投入,同時關注網絡安全形勢的發展,不斷為用戶數據加上“安全鎖”。還要加強對員工的網絡安全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數據保護意識和技能,同時定期開展網絡攻防演練,讓他們在遇到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
從“硬”的方面看,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保護制度。比如,針對內部人員,為不同職位設立不同的數據調取權限,避免“內鬼”竊取數據。要對有可能造成數據泄露的不安全操作做到“令行禁止”。居安思危,足夠重視其安全性,提前做好預防,防患于未然,才能有備無患。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