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支付領域,隨著二維碼支付技術成熟,為了提升支付效率,各類玩家開始發揮自身優勢推出聚合支付業務,包括銀行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數量眾多的專業聚合支付平臺。
消金時代注意到,布局移動支付業務多年的翼支付針對旗下聚合支付產品錢到啦推出了0手續費的補貼政策,補貼力度頗為激進,意圖通過高額補貼迅速打開市場。
官網顯示,翼支付的運營主體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中國電信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中國電信布局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板塊,旗下擁有翼支付、甜橙借錢、甜橙保險等業務板塊,其中翼支付是其核心品牌。
掃碼支付0手續費,翼支付全額補貼欲搶占市場
近日,消金時代從市場上獲悉,翼支付打造的聚合支付產品錢到啦依靠股東中國電信的資源,面向商戶出臺了行業罕見的補貼政策,補貼后商戶的刷卡手續費可以做到全免,實現0成本收銀。
錢到啦支持翼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三種支付方式,與一般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收款碼類似,錢到啦按照消費者支付金額的0.35%向商戶收取手續費,在當前補貼政策下,平臺會在次月將手續費以權益金的形式全額返還到商戶的翼支付賬戶。
該權益金只能用來繳話費,不可以提現或消費。而商戶每月收到返還金額的上限就是其使用的電信套餐固定月資費,因此使用錢到啦服務的同時必須要辦理電信套餐。
比如用戶使用電信199元套餐,每月刷卡56858元以上即可返還199元,如果想增加返還金額上限,就要提升套餐資費。
據了解,在中部某省份,該補貼政策已于2019年11月份啟動試點,補貼期限暫定一年。由于疫情影響,商戶推廣至今還在起步階段。
而在本次補貼政策出臺之前,錢到啦已經運營一段時間。
2018年12月6日,中國電信在第二屆翼支付合作伙伴大會上,正式宣布進軍聚合支付領域,并重點推出一款針對小微商戶的聚合支付產品錢到啦App,可利用技術和服務集成能力聚合支付寶、微信支付、翼支付三大支付賬戶,為商戶提供多平臺的支付解決方案,覆蓋超市、餐廳、批發、快消等行業。
盡管當前補貼力度不小,但錢到啦的推廣工作并不算順利。
據內部人士向消金時代透露,“商戶拓展非常困難”,主要因為商戶一般都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收款習慣,尤其本地一些服務商已經做到了0手續費,因此商戶不會輕易改變收款方式。另外,必須使用電信套餐也給拓展工作帶來了障礙。
很顯然,只靠補貼還不能迅速搶占市場,錢到啦依然任重道遠。
補貼并非長久之計,翼支付市占率“微乎其微”
作為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翼支付早在2010年就與銀行合作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推出了學校食堂、超市、公交車場景下的支付產品,甚至早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2011年開始,翼支付在全國范圍內面向大型超市、加油站、連鎖店等商戶推廣以POS機為載體的移動支付服務。
前述業內人士告訴消金時代,由于POS機硬件成本、維護成本高且使用不便等原因,翼支付很難下沉到數量眾多的小微商戶,導致市場上支持翼支付的消費場景十分有限,消費者使用意愿普遍不足,翼支付也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隨著更為便捷的二維碼支付迅速普及,翼支付終于在2018年開始調整戰略,并最終選擇進入聚合支付領域,同時停止了原來不太符合市場趨勢的POS機推廣模式。
雖然翼支付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比較早,但在二維碼支付、聚合支付領域完全屬于后來者。拿聚合支付來說,當前市場上已有銀聯商務、客如云、收錢吧、拉卡拉、美團等眾多玩家,翼支付通過補貼能否打開市場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實際上,背靠中國電信的翼支付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停止過補貼模式,只是相對于現在補貼B端商戶,過去近十年時間都在重點補貼C端消費者。
比如經常給用戶發放可以在翼支付平臺或合作商家使用的優惠券,以及不定期聯合大型商超開展購物返現活動,一次活動全國范圍內投入的成本可能高達數千萬元。
雖然各種補貼和優惠活動多年來從未間斷,但從數據上看,巨額投入并沒有換回領先的市場份額。
第三方大數據公司易觀發布的數據顯示,翼支付季度活躍用戶數由2015年第二季度的709萬人下降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422萬人,此后又增加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813萬人,活躍用戶數長期位列行業第四名。
作為對比,前三名支付寶、財付通、度小滿支付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在此期間均穩步增長,且與翼支付的領先優勢也呈擴大趨勢。
同時,依靠中國電信超過3億的移動用戶,翼支付注冊用戶數早已超過5億,但活躍用戶占比一直比較低,中國電信2019年財報披露的翼支付月均活躍用戶數只有5631萬。
此外,翼支付的交易規模排名更為慘淡。
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9年第4季度》顯示,當期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6.2萬億元人民幣,環比提升8.27%,但市場份額前八名中未有翼支付,第八名的京東金融交易份額也只有0.38%。
(圖片來源:易觀)
可以看出,翼支付長期大規模補貼并未有效激活用戶,且補貼換來的用戶也沒有足夠的忠誠度。部分活躍用戶只薅平臺羊毛卻不真正使用翼支付,當補貼減少時,就會轉為沉默用戶,最終出現只有口碑、沒有市場的尷尬。
實際上,在支付寶和財付通長期壟斷移動支付市場之后,其他用戶規模較小的支付機構就很難繞開它們推動自身業務發展,包括像翼支付這樣配套場景嚴重不足、使用不便的支付機構,因此補貼只能引導用戶使用一次,卻不能培養使用習慣,這也是翼支付轉而進入聚合支付領域的原因之一。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翼支付推廣聚合支付業務恐怕也不是為了提升交易份額,通過可觀的補貼吸引大量商戶,再進行商業變現或許才是最終目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哺主業、完善互金生態
某第三方支付行業從業者對消金時代表示,支付業務利潤率非常低,只能靠規模賺取一點點利潤,拿行業頭部機構拉卡拉來說,年利潤甚至還遠不如很多金融科技公司。
單從支付業務來看,翼支付推出的聚合支付產品幾乎不可能賺錢,除了承擔用戶的刷卡手續費,翼支付也會將收銀系統等硬件設備通過分期返還的方式補貼給用戶。
不過與一般玩家不同,翼支付并不依靠硬件設備、交易手續費賺錢,而是看中大量商戶背后的價值。
消金時代拿到的一份材料顯示,翼支付推廣聚合支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反哺主業發展,這也是商戶必須使用電信套餐的原因之一。
比如翼支付在拓展商戶過程中可以發展電信新入網用戶,針對中小店鋪可以提供寬帶、監控服務,針對中大型商戶可以提供網絡專線、全屋WIFI、監控等服務,這些業務所帶來的收入才是翼支付或中國電信關注的重點。
同時,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未推出類似產品的窗口期,聚合支付也是中國電信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所在。
除了反哺主業,通過聚合支付獲取的大量商戶對于中國電信互聯網金融業務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資源,而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電信的五大生態圈之一,翼支付是其最重要的業務主體。
消金時代注意到,錢到啦App目前已經嵌入多款翼支付旗下的業務應用,包括理財、保險、借錢等,其中甜橙借錢板塊更是位于首頁位置。
消金時代之前報道過,翼支付從2017年開始大力推廣借錢業務,目前已經合作華夏銀行、寧波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多家持牌機構,翼支付總經理羅來峰在2019年底公開表示平臺信貸用戶已達350萬。
在聚合支付領域,平臺為商戶提供借款服務是行業最主流的變現手段之一,包括客如云、收錢吧、美團等玩家均上線過針對平臺商戶的借款產品。
總得來說,翼支付進入聚合支付領域的時間比較晚,但對于一家活躍在市場上近10年的支付老兵,消金時代希望它可以做出更多的成績,對此也會繼續保持關注。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