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十屆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年度峰會舉行,本屆峰會以“新金融、新技術,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深度轉型”為主題,會上發布了《2019上海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披露了2018年上海第三方支付公司行業的相關情況。
2018年,上海第三方支付機構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747.22億筆,業務金額76.6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4.08%和29.15%;日均處理業務4.79億筆,日均業務金額2098.67億元。從業務組成來看,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占據了網絡支付業務的主要份額,兩者業務加起來占比保持在99%以上。2018年上海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業務210.38億筆,業務金額16.44萬億元,與上年同比增加92.35%和22.08%。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上海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發展迅猛。
截止2018年,上海共有1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2018年上海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筆數為22.84億筆,金額為3282.04億元,同比增長112.76%和105.35%。
2018年,上海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89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B2B交易額18552.6億元,同比增長14.1%,占電商交易總額的64.1%;網絡購物交易額(含服務類交易)10385.6億元,同比增長29.7%,占35.9%。
報告指出,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態齊全,具體表現為:金融資訊平臺相對集中、第三方支付發展成熟、助貸行業發展規范、小貸行業加快轉型步伐、持牌消費金融盈利提升、互聯網保險脫穎而出、科創板釋放互聯網證券發展紅利、積極謀篇布局虛擬銀行。
其中,上海作為全國小貸公司集中地,在金融去杠桿、強監管的大背景下,新增小貸公司數量持續減少,貸款余額有所回落。截至2019年9月,上海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到125家,貸款余額207.13億元。上海的小貸公司目前紛紛結合自身業務現狀與資源開展數字化轉型。
據悉,《2019上海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由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牽頭聯合滬上多家金融信息企業、信息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編撰,不僅對2018年金融信息服務行業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盤點,還對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主要業態及上下游產業進行了介紹與剖析,為政府相關部門監管、行業發展、企業轉型升級等多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本次峰會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黃浦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主辦,東軟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信也科技集團、深圳法大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多位來自政府相關部門、金融信息行業的專家與會。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