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北京體育大學商學院黃天龍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涉及到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內容非常重要,為今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約束條件。其中專門談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要求:“涉及金融領域的互聯網平臺,其金融業務的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提供金融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服務,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币簿褪钦f,由于金融是一個特許行業,互聯網金融平臺要設定準入管理門檻和標準,并且對事中事后的監管是有嚴格要求的。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也有了更明確的要求;“有關部門要依法夯實監管責任,優化機構監管,強化行為監管,及時預警風險隱患,發現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
互聯網金融從技術到平臺的演進
上個世紀后期開始,各類機構、領域都在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提高效率,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各行各業呈現“+互聯網”蓬勃發展態勢,被稱為金融信息化或者金融互聯網。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是主體,互聯網信息技術是支撐,但是隨著互聯網滲透日益深入普遍,出現了“互聯網+”現象。在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上可以進行新的金融產品開發、金融流程的設計、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
自從互聯網成為了平臺,技術企業成為了創新主體。IT技術不再只是后臺支持,全面延伸到客戶終端,進行聯絡、溝通、獲客等領域。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通訊技術平臺,進而發展到互聯網通訊企業打造平臺提供金融服務,我國出現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業態。
開始是從互聯網電商平臺上發展出如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然后這些支付工具日益發展壯大,在支付平臺之上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系列其他服務,這就出現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日益綜合化發展的趨勢。后來P2P網貸技術也應用于P2P網站形成了一個個的平臺,他們主要提供信息金融信息的一個中介服務以及交易撮合的服務。此外還有一些眾籌平臺出現,平臺集聚海量用戶,之后發布融資信息,讓大家來投資,形成所謂的眾籌。
從金融機構后臺的技術支持,互聯網金融逐漸形成平臺服務。到了2013年被稱為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各類互聯網金融平臺競相角逐金融大市場,但是出現了野蠻生長、魚龍混雜的現象。特別是當時“三無”狀態下: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亂象愈演愈烈,導致風險終于在2016年爆發,我國開始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加強監管和規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專門出臺過《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進一步促使我們思考包括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內的平臺經濟規范問題,有助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環境的優化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
新監管環境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挑戰
《指導意見》明確的監管規定,也包括之前已經形成的監管共識和監管要求。核心是對于涉及金融領域的互聯網平臺及金融業務的市場準入管理,事中事后的監管要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也加強了互聯網+監管的探索,搭建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分析平臺,實時監測、評估各類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險;并健全了協同監管機制。這些對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是在強監管下的重大考驗。
我國平臺經濟有兩個主要許可準入領域:一是金融領域,一是新聞領域?;ヂ摼W金融屬于“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社會穩定和國家政策另有規定的金融、新聞等領域”,不能簡單適用互聯網經濟平臺的一般性規定,需要另外做特別規定,實施許可管理。對于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提供金融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服務,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是在準入條件不明確、行業標準不健全的情況下,部分支付企業和網貸平臺迅速發展壯大。新的監管環境會使已經做大的、正在運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面臨合規和轉型的壓力。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取得了支付牌照的生存壓力相對較小,但其創新業務必須達到合規準入的要求,合規的壓力依然不小。P2P網貸平臺處在風險整治行動還沒有結束之際,下一步何去何從尚未有定論?!吨笇б庖姟芬螅禾峁┙鹑谛畔⒅薪楹徒灰状楹戏?,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因此,網貸平臺必須等待國家明確準入管理的條件規定。
此外還有一些沒有納入監管、也沒有形成行業標準的數字經濟平臺,如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已被央行等部門嚴令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在我們國家境內已經不能從事有關業務。這些年,以區塊鏈創新為由的種種涉足金融的違規行為,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嚴厲查處和懲罰。上述這些挑戰和考驗是必須認真對待,嚴格去執行有關政策法規,擁抱監管才有前途。
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定位與機遇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互聯網金融的另外一面,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大旗已經由金融機構接過,主要由持牌的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平臺搭建運營的工作。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壓力之下,持牌金融機構利用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開展金融創新,將收獲平臺經濟的政策紅利。銀行、證券、保險等主流金融機構投入重金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已初見成效,信托、基金、資管等新興機構也在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探索,互聯網金融平臺成為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
金融機構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機遇,力促業務的轉型,大力開發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要,同時也要堅守,確保金融安全作為底線,遵守監管有關要求,充分以金融消費者的利益為中心,開展有關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工作。
我國的金融機構以其持牌的優勢正在金融科技領域出現后發先至的特點。雖然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起步較晚,但是由于監管許可和風控經驗支持,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在金融機構內部已經逐漸成為主流,進而改變整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途徑和方式。
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發展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技術與監管雙輪驅動下,將會出現如下3個的發展趨勢。
第一,特許化經營的趨勢?;ヂ摼W金融平臺將采取特許化經營,“所有的金融業務都必須納入監管”,有關金融監管部門反復申明,《指導意見》又再次確認這一要求。不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跨界涉足金融領域,也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搭建平臺經營金融業務。因為金融行業是風險高度密集并且極具傳染性的特許行業,只有經過監管依法批準才能參與其中。因此,互聯網金融平臺必然要求特許化經營,嚴格實施準入管理,并且依據機構監管和行為監管進行事中事后監管。
第二,綜合化發展的趨勢?;ヂ摼W金融平臺從單一技術或單一業務開始起步日漸出現多元化趨勢。特別是金融控股集團推出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基于客戶金融需求是多樣的,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導流,把自己不同的業務導入到客戶服務中去。同時金融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連接,金融業務的互聯互通,各種業務最終通過一個終端提供給客戶,形成一屏集成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形成綜合化服務是正在加強的趨勢。
第三,合規化管理的趨勢。隨著我國平臺經濟的發展,有關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政策法規日益健全系統,平臺經營者必須高度重視有關監管的要求、規定,并且進行動態合規管理。新興的經濟業態、商業模式和平臺規范,不可能事先就制定其規定,只有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觀察、摸索、總結、提煉,形成有和完善關監管規則要求?;ヂ摼W金融平臺要高度重視跟監管部門的溝通、協作,充分發揮互聯網+監管等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對于動態合規的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