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披露完畢,上市公司旗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浮出水面。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至少有1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最新財務數據。
今年上半年,監管政策不斷加強,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消費金融行業增長逐漸從增量向存量時代過渡,面臨同業競爭白熱化、融資成本和風險成本上升的挑戰。
數據顯示,16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有5家公司進入凈利“億元俱樂部”。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3家陷入虧損,華融消費金融虧損最高,達2.34億元。
同時,一些成立不久的中小持牌金融機構本身規模偏小,利用自身資源及場景優勢爆發力較強,在規模擴張時增速顯得相對較快,例如杭銀消費金融和尚誠消費金融等。
頭部機構業績放緩
經歷了前幾年爆發式增長后,消費金融行業逐漸回歸理性。規模發展的瓶頸逐漸顯現,頭部機構業績增速逐漸放緩。
除了擬在港交所首發(IPO)的捷信消費金融,其他頭部公司業績均已公布,招聯消費金融(簡稱招聯金融)依然在內資消費金融公司中坐穩頭把交椅。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招聯金融營業收入為46.06億元,同比增長51.51%;實現凈利潤7.1億元,同比增長17.55%。
在資產規模方面,在16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金融依然是總資產規模最大的,達766.35億元,同比增長26%;其次為馬上消費金融(簡稱馬上金融),總資產達511.11億元;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排名第三,為309.79億元。
在業績方面,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此前加上捷信在內穩居行業前三的馬上金融,由于上半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被后來者興業消費金融反超。今年上半年,馬上金融實現營業收入44.09億元,同比增長7.35%;實現凈利潤3.01億元,同比下滑17.76%。
馬上金融首席執行官(CEO)趙國慶對記者表示,馬上金融始終堅持不以規模與盈利為目標,不斷加大在合規、獲客、風控、科技、場景等全能力建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88億元,同比增長140.28%;實現凈利潤4.42億元,同比增長121%。
不過,記者了解到,馬上金融與招聯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兩家有股份行股東資源完全不一樣,招聯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能從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獲取大量低成本資金,融資成本相對更低。同時,興業消費金融還能借助興業銀行的網點以及推薦的客戶資源,業績發展很快。
中小機構凈利增長快
業內人士認為,頭部機構業績增速放緩之下,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資產質量和風控上來,而一些中小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尤其是成立不久的公司,由于基數小,利用自身資源和場景優勢爆發力較強,出現規??焖贁U張和業績高速增長。
有“行業黑馬”之稱的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今年以來業績持續保持增長,與招聯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馬上金融躋身凈利潤億元俱樂部。
其中,郵儲銀行控股的中郵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82.89%;海爾集團旗下海爾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同比增長29.64%,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增長109.84%。
除去上述5家消費金融公司,其余公司凈利均在1億元以下,但增速較快。
在16家披露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杭州銀行參股的杭銀消費金融與尚誠消費金融凈利潤增長率位居消費金融公司第一和第二位置。其中,由于基數較低,杭銀消費金融在2018年扭虧為盈后,今年上半年繼續發力,以350%的凈利潤增速力壓群雄,奪得增速桂冠。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杭銀消費金融未經審計總資產93.63億元,凈資產達13.13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3億元,實現凈利潤2689萬元。
16家公司中,凈利增速排名第二的為尚誠消費金融公司。該公司于2017年8月成立,大股東為上海銀行,第二大股東為攜程。
尚誠消費金融今年凈利潤相較于去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從去年的虧損0.16億元變為盈利0.31億元。
此外,哈銀消費金融和錦程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0.6億元和0.8億元,凈利潤增幅也超過100%,分別為221.28%和118.54%。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被譽為資本投資的藍海,不過,隨著入局者增多,消費金融行業高增長逐漸回歸理性,甚至出現了3家虧損的情況。3家虧損的消費金融公司分別為華融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與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2.34億元、-1.97億元和-0.43億元。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