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中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銀理財”)在中行總行舉辦開業儀式。這標志著,中行1.2萬億的理財產品,正式踏上了獨立運營之路。
“我們自2003年開始,陸續推出首只外幣理財產品、首只銀行系QDII產品和首只美元現金管理類產品,在資產管理行業打造出卓越的中銀理財品牌?!敝袊y行黨委書記劉連舸在開業儀式上說,“今天,我們在這里成立理財子公司,就是積極響應客戶需求和監管要求,更好推動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助力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對外開放?!?/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成立理財子公司后,總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將保留,但大部分資產管理的人員,會平移到理財子公司;中行總行投行與資管部將不再保留理財經營運作職能,而是只保留履行產品管理人和委托人的職能,理財子公司與總行簽訂委托協議,為總行管理存量理財產品。
這一模式與交行理財子公司模式類似,而工行與建行的資管部,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運營職能。
中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行全集團未合并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余額合計人民幣11,572.01 億元,較2017年末的11,577.36億元,幾乎持平。
內設17個部門
6月27日,中行發布公告稱,監管已批準其全資子公司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
7月1日,中銀理財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地址為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35號國企大廈A座10層,業務范圍則“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咨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據中行在開業現場披露的信息,中銀理財在組織架構上,共設立市場與政策研究部、產品與系統研發部、銷售部、信評與審批部、專戶產品部、固定收益部、權益與量化部、非標與另類投資部、跨境產品部、活期理財產品部、結構化產品部、集中交易室、風險管理與內控合規部、運營管理部、財務管理部、綜合管理部、審計部等17個部門;同時設立產品管理委員會、投資與決策委員會、運營估值委員會和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委員會4個專業委員會。
團隊方面,中銀理財的董事長由中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東海擔任,中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劉敏及其他數位部門總擔任非執行董事;管理層中,總裁王衛東為投行與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行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中行將在總行層面上成立集團資產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全集團大資管業務。同時,在總行投行與資管部人員平移至理財子公司后,目前尚有部分人員缺口,接下來將通過兩個渠道補充人員,一是行內招聘,二是社會招聘,尤其是做產品設計、投資這類專業性較強的崗位。
類貨基產品占比超60%
據中行相關負責人透露,中銀理財前臺部門,除了研究、產品設計、銷售、信評等板塊,基本上是按照產品特性來劃分,固定收益部主要做投資于固定收益資產的理財產品,專戶產品部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理財專戶服務;跨境產品部,主要是投向為境外的產品;非標和另類投資部,為聚焦子公司發行的非標資產標的的產品;結構化產品,主要是掛鉤型衍生品類型的產品;活期理財產品相對靈活,目前規模占比較大。
目前,中行約80%的理財產品以中行總行名義發行,未來這些產品,將由總行委托給子公司管理的形式運營,“此類產品的管理責任,風險都歸在母行;子公司則與母行簽署協議,履行受托管理責任,代委托人管理這些產品并收取一定管理費?!?/p>
從行業情況來看,與貨幣基金頗為類似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是理財子公司新產品里的主力;中銀理財亦不例外,類貨基產品占比超過60%。未來,中銀理財的策略為:在保持此類產品發展的同時,在非上市股權、權益類產品、養老產品等其他類型的產品上發力,“現金管理不荒廢,但會努力讓產品結構更平衡?!?/p>
中銀理財的材料顯示,在產品體系上,中銀理財提供的產品分為四個梯隊: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權益類四檔;而對應的客戶則分為五個層級:保守、穩健、平衡、成長和進取。
開業儀式上,中銀理財借開業之機,推出了五類新的理財產品,分別為:“全球配置”外幣系列、“穩富——福、祿、壽、禧”養老系列、“智富”權益系列、“鼎富”股權投資系列以及指數系列。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