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管新規的監管框架下,商業銀行紛紛開啟了理財業務的轉型。產品端研發凈值化產品的同時,資產端也加大了標準化資產的配置力度。
債券市場無疑是銀行標準化產品的最大投向。一方面債牛行情出現,另一方面隨著信用債違約的增加,其中蘊含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銀行理財資金,特別是最具代表性的、規模高達數萬億的大行理財資金將會如何配置呢?
近日,建行資管中心副總經理謝國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債券市場的配置策略上,我們堅決控制信用整體不下沉,同時適當拉長配置的久期,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適當加杠桿,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維護投資者利益。
天風證券孫彬彬的研究也顯示,今年1月份商業銀行債券配置需求仍較強,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對利率債和信用債均有大幅增持,農商行則主要增持同業存單和國開債。
嚴控信用風險
債券市場一直受銀行理財等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鐘愛,不過隨著信用違約的增加,債券市場的風險也不容小覷。2018年,債券市場違約金額超過前四年的總和,風險持續攀升。
謝國旺表示,“世界各國在去杠桿的過程中,一定有一個風險出清的過程。在風險出清的過程中,信用違約暴露,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關鍵是如何去控制它,避免形成系統性的風險。防范金融風險,我們是有信心的?!?/P>
在債市的配置策略上,謝國旺坦言,大的策略就是堅決控制信用整體不下沉。同時,債券久期的配置會適當拉長。在謝國旺看來,整個中國經濟至少從利率形成的新機制看,暫仍處于下行趨勢當中,也是有利于債券慢牛行情的形成。
在杠桿策略上,謝國旺表示,會在監管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適當地加些杠桿。因為從宏觀上看,整個流動性還是比較寬松,有利于杠桿策略的使用。謝國旺表示,建行數萬億資管規模的債券配置上,2019年會把“信用整體不下沉”、“適當拉長久期”和“適當加杠桿”這三個策略擇機結合使用。
今年以來,資金面一直保持寬松,理財收益呈下降的趨勢。至于是否會出現收益倒掛的問題,謝國旺表示,“資管新規倡導的凈值化實際上規避了收益倒掛的問題。因為所有資產價格都在凈值上體現,而我們的盈利模式已從某種意義上收取息差的模式轉化為管理費的模式。我們事先跟客戶約定收取管理費的比例,整個資產凈值的波動,就是客戶應該拿到的收益,這種平衡機制,也從根本上解決了資產負債收益倒掛的情況,打破了剛性兌付?!?/P>
建行2018年中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該行理財產品余額 1.95萬億。其中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 1.59萬億,保本理財產品余額 3495億元。
投資品種現分化
由于信用風險的高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各投資資金,都偏好信用等級高的債券。
因此,今年年初也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高等級的城投債、地方政府債等獲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高額認購。一些低等級的債券,特別是民企的債券都則無人問津。
天風證券孫彬彬的研究認為,從1月份官方公布的數據看,商業銀行配置債券的需求強勁,不過不同類型的銀行投資出現分化。商業銀行托管規模整體大幅增加4006億,其中對同業存單增持規模最大,對國債、國開債和進出口債增持規模也比較大。信用債中,中票和短融超短融增持力度也比較大,商業銀行整體上增加了對信用債的配置力度。
不過,不同類型銀行的配債行為依然有比較大分化。全國性銀行對利率債和信用債均有明顯在增持,城商行主要增持同業存單,農商行主要大幅增持同業存單和國開債。
至于信用債的投資,謝國旺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系資管的優勢之一就在于信用體系,我們對企業信用的挖掘,不僅依靠外部評級及外部信息的披露,更會深入地穿透進入,尋找一些被錯殺的品種。這也是給優質民企紓困,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措施。
責任編輯:松崎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