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網站17日消息,2019年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準中國工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并已受理多家商業銀行申請,其他多家銀行也擬提交申請。
工商銀行此前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人民幣160億元,發起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咨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此前,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均已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注冊資金分別為150億元、100億元、120億元和80億元。
銀保監會稱,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五家大型銀行正在抓緊開展各項準備工作,盡快實現理財子公司開業運營,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合規資金,更好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
最快或于2019年上半年開業
分析人士表示,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獲批速度超出預期,反映出監管部門希望通過理財子公司加快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發展、回歸本源。五家國有銀行率先獲批,為其他銀行設立子公司起到引路作用。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此前中行和建行發布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僅一個多月就獲得銀保監會的批準,可見理財子公司設立的步伐在加快。
按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建期為批準決定之日起6個月。據此推算,首家理財子公司最快或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開業。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在理財子公司剛開業時,因權益類資產的投研能力尚在培育之中,在股票配置上可能會偏保守,可能會優先考慮低估值、高股息、股價較平穩的股票,增量未必很快體現;長期來看,伴隨投研能力的完善,客戶結構更加豐富,股票配置比例有望漸漸提高。
畢馬威金融風險管理咨詢合伙人陶進偉表示,銀行理財資產投到資本市場的占比較小,未來如果產品從預期收益過渡到凈值化型后,管理水平和資產配置會相應有所傾斜,并要調整產品體系、投研體系。產品體系需從預期收益轉向凈值化管理,投研體系應從原來更多關注信用風險,慢慢轉化為關注商品、另類資產、股票市場。
中小銀行“抱團”或成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約30家銀行對外宣布將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包括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11家城市商業銀行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2家農村金融機構。
根據普益標準2018年4季度問卷調研反饋的165家銀行數據來看,市場上至少有60家左右的區域銀行在積極進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工作,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區域銀行家數還將繼續增加。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認為,決心開展資管業務且已具備條件的區域銀行,應以此次轉型為契機,積極布局理財子公司建設,搶占市場先機,早日構建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為自身資管業務的壯大奠定扎實的基礎;而尚不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型區域銀行則需進一步厘清資管業務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加強資管業務各項核心能力建設,推動力所能及的業務轉型和發展。
多位專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從門檻來看,并不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條件,那些資本規模較小、資本充足率較低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基本不具備條件??紤]到較大的理財業務存量及后續資本注入,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門檻非常高。部分中小銀行主動與其他機構合作出資設立理財子公司,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既保住了理財資管業務,也不需要在初期就投入過多資本。
外資入股理財子公司迎來“黃金窗口期”
在監管部門的鼓勵引導下,外資金融機構入股理財子公司正迎來“黃金窗口期”。
畢馬威銀行業管理咨詢總監劉紹倫稱:“隨著中國金融機構對外資逐步開放,現在是外資公司入股理財子公司一個較好的窗口期。我們觀察到一些銀行籌建理財子公司時已經開始考慮并可能會著手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成立?!?/P>
“我們絕對看好中國資管市場,也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和合作伙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中國資管市場的潛力,所以有些銀行答復我們準備全資設立,但我相信總會有合適的機會?!币煌赓Y行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