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的融資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民企貸款在對公新增貸款中占比“125”的意向性目標。
一時間,也有人擔憂大規模增加民企貸款,是否會導致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的大幅反彈?
11月15日,建行副行長章更生在銀行保險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坦言:“這個問題,你的擔憂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民企相對大型國企,資金實力弱一點,規范性程度差一點。比如說,有些報表可能都不全,有些報表數字的真實性是問題。再者,有些民企的誠信度也要差一點?!?/P>
章更生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民企貸款的資產質量跟其它企業,特別是跟央企肯定沒法比。如果用過去的做法,“我老實說,防不勝防。因為小微企業太多,管不勝管,造成了我們最高超過8%的不良率,隨著量的增大,更不得了”。
不過,章更生也表示,建行對民企的風控有一套新的管理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在金融科技的運用方面,能夠做到風險可控。
科技重塑風控體系
建行深圳分行行長王業也在會上表示,深圳的情況比較特殊,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民營經濟就非常發達。因此,民營企業的貸款在所有公司貸款里的占比,達到了80%左右,已經超額完成了“一二五”的指標。
王業也表示,民營企業貸款的結構很少有大型的,大量的企業類型還是中型和小微型的。民營企業經營遇到的問題,包括上市公司也是中型企業居多。而且銀行和企業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因此,近兩個月,建行深圳分行推了一個“同舟”計劃,選了十幾家民營企業風雨同舟。
11月15日當日,建行方面也表示,該行近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具體舉措,并連續出臺《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通知》和《中國建設銀行支持民營經濟指導意見》等兩個措施。
據悉,建行從強化信貸政策支持、優化績效考核、差別化信貸政策、完善經營方式、加強科技驅動、推進全面主動風險管理、加強溝通與輿論引導等八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26條舉措和工作要求。
在風控方面,建行更多地依賴金融科技。
“我們運用大數據技術,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章更生表示,基于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整合小微企業和企業主信息,廣泛連接稅務、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評估客戶資信,批量精準獲客。我們再造業務流程,創新“小微快貸”,實現自動化審批,構建“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信貸模式,提高融資效率,降低綜合成本。
在風控上,建行實行智能風險管控。將風險底線和風控標準嵌入系統,建立大數據選客控險、模型化系統排險、智能化預警避險等全流程風控機制。
目前,“小微快貸”累計為超過45萬客戶提供了5300多億元貸款,80%的客戶都是信用放款。
保險資管紓困民企融資
除了銀行業,保險資金也在參與支持民企紓困。
11月15日,國壽資產副總裁于泳也在銀行保險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10月25日《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通知》正式下發后,國壽資產第一時間做出的響應是完成“國壽資產-鳳凰系列專項產品”的內部設立程序,并在10月29日完成產品登記,成為保險行業首只登記的專項產品。
于泳表示,在鳳凰系列專項產品擬設定3-5年的存續期,這一設計綜合考慮了投資標的面臨的股票質押風險及流動性壓力、公司中長期經營前景以及投資價值的實現。
在投資標的選擇方面,國壽資產將對專項產品進行積極主動管理,以股權和債權等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優先篩選由于股權質押產生一定流動性風險但基本面較好的優質上市公司。根據標的公司的自身情況,共同探討出其認為最有效的投資方案,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最大程度緩解標的公司流動性風險。
至于退出,于泳表示,將采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大宗交易與協議轉讓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這些退出方式設置的共同出發點,為盡量避免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
責任編輯:松崎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