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財經》年會2019:預測與戰略”上,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擴大金融開放并不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但監管的缺失和失效則是導致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擴大金融業的開放一定要與完善金融監管并重。
王兆星強調,擴大金融開放絕不是簡單地放松監管和金融自由化。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與擴大金融開放并不矛盾和對立,而是可以相互促進,透明、公平有效的監管可以更好地促進金融開放,金融開放也可以促進金融監管水平的提高,好的監管可以為金融開放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我國發布一系列新的金融開放措施。包括:取消了外資金融機構投資中資金融機構股權比例的特別限制;取消外資銀行只能設立分行或只能設立子行的單一選擇限制;同時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入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理財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而且不設投資比例的限制;允許外資投資者直接投資人身保險公司,其股權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1%,并將于3年后取消這一上限;允許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等。
在王兆星看來,上述金融開放新措施具有很強的突破性。此外,金融業開放還具有漸進性,具體體現為從開放外資銀行的外幣業務,到開放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從服務外資企業和外國居民,到服務中國本地企業和本地居民;從開放批發業務到開放公眾的零售業務;從開放傳統的銀行業務到開放金融市場業務和金融衍生業務;從開放金融業務到開放對中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業務;從開放經常賬戶到不斷開放資本賬戶等多組開放進程。
王兆星指出,正是金融業的改革開放,使得國有銀行走向了更加穩健、更具競爭力的方向,也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影響力,也使我國金融體系更好地抗擊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作為監管高層,王兆星認為,金融擴大開放是對金融監管能力的檢驗,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提示:“金融風險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外溢性,特別是在一個開放、多元、交叉的金融體系之下,金融風險的跨境、跨業、跨市場傳遞就更加突出,就更易于形成系統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風險?!?/P>
基于這種特征,王兆星指出,更應同時加強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同時加強系統重要性和非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同時加強單個行業、單個市場的監管和跨行業、跨市場的綜合監管;同時加強境內業務和跨境業務的監管;同時加強正規銀行業務和影子銀行的監管;同時加強對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同時加強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等。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