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耕作“自留地”到積極壯大“朋友圈”——金融機構在“抱團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熱鬧。
最近兩天至少有17項金融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被簽署。僅以保險業為例,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在??诤炇饝鹇院献鲄f議;浙江時間林科技與人保財險杭州市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北京人壽與樂普醫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眾安保險與上海燦谷投資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為了實現更緊密的協同共享,不少公司還會通過股權紐帶加深企業之間的聯系。例如,中再集團子公司在一個月內連出大手筆投資,先是旗下中國大地保險引入八家新股東;繼而中再產險、中國大地保險擬斥資50億元戰略入股長城資產,同時中再集團與旗下子公司分別與長城資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中再集團正式成立戰略客戶部,與內蒙古、西藏、重慶等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華保險、中國太保、泰康保險、中國鐵建等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擴大中再“朋友圈”。
盤點各大機構的朋友圈可以發現,其主體雖然各不相同,交朋友的目的卻驚人一致,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戰略全覆蓋型。例如中國太平將與海南省在保險服務、職業年金、資金運作及創新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其旗下太平投資、太平金服也分別與三亞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二是協同共享型。例如眾安保險和燦谷擬實現更多的優勢互補和創新共享,推進全新的汽車產業鏈誕生;北京人壽和樂普醫療將針對保險經紀、健康管理及綜合醫療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
金融機構紛紛擴大“朋友圈”的背后,凸顯的是新技術和移動互聯大潮對傳統業態的全面沖擊和改造,使金融機構傳統模式不再穩固。一方面,客戶需求正在重新被定義。技術的發展和革新使得時空界限被完全打破,萬物互聯使得人們可以通過一個入口就解決所有金融需求,這使得“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呈現出比以前更明顯的“低忠誠度、高流動性”特點,而一旦客戶流失,可能就再也不會回頭;另一方面,移動互聯時代的產業鏈分工更加細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迭代帶來巨大的創新和轉型升級壓力,企業僅靠自己的學習和造血機制很難跟上時代步伐。
因此,火熱的機構“朋友圈”實質是金融機構新一輪戰略布局的突出反映,更是金融機構聚集市場資源、搶占用戶入口、接觸客戶和增強客戶黏性的必需之舉。我們正處于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略升級,在“快速、便捷”的新時期語境下,沒有企業可以僅靠“耕作自留地”來獲得快速和穩健的發展,而是需要延伸觸角、協同共享,抱團發展。
不過,“朋友圈”擴大了并不一定意味著會出現“1+1大于2”的共贏局面,還需要良好的創新協作意識、通暢的協同共享機制,“勁往一處使”,令朋友圈真正發生正向化學效應,最終實現合作共贏。
責任編輯:松崎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