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合規期限越來越近,網貸行業洗牌日漸加速。5月1日,網貸之家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8年4月月報》數據顯示,4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730.95億元,環比3月下降9.64%,同比下降了23.04%?;钴S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均呈現下降態勢。
近期平臺出于謹慎收縮規模導致標的數量減少,使投資人數、借款人數也相應出現了下降走勢。4月P2P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395.08萬人、405.65萬人,活躍投資人數環比下降2.47%,活躍借款人數環比下降2.71%。
對此,麻袋研究院總監路南表示,網貸整改驗收進入倒計時,投資人開始重視風險,對中小平臺不免出現擔憂情緒,不敢投資,平臺內有避險需求的資金也會外流,人氣大幅下降。目前,網貸行業已經出現明顯兩極分化現象。大平臺已經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對投資者資金吸引力很強,而中小平臺正面臨投資者流失困局。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指出,就當前市場狀況來看,投資者的離場背后反映的是投資人對于中小平臺認可度和信任度的下降,隨著行業的繼續分化,這一趨勢還會增強。
據不完全統計,4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43家,其中14家為問題平臺,29家為停業平臺。停業類型占比最多,為67.44%;提現困難類型占比為18.6%;當月經偵介入類型占比大幅度上升,占比為13.96%,與近期國家對于網貸行業乃至金融行業趨嚴監管有關。
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正式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到了對投資人的要求。同時強調,實行穿透式監管,對于多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向上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分析人士認為,對于網貸平臺,監管層的思路早已明確,即是信息中介以及小額借貸。在這一背景下,很多沒有取得資管類業務和資管代銷牌照的平臺都無法開展互聯網理財業務。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看來,未來互聯網理財平臺只有兩條路:一是取得資管類業務或資管產品代銷資質維持現有業務,二是清理存量業務以避免被認定為“從事非法金融活動”進而被取締。
責任編輯:曉麗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