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是目前不少銀行發力的一大方向。
杭州云玳科技創始人、原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馮世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個人消費金融將是金融機構未來幾年內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而小微業務似乎“無可奈何花落去”。
馮世鵬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傳統制造業尤其是小微制造業的轉型陣痛。據他觀察,以日本和臺灣為例,他們是世界加工中心時,當地金融機構的小微業務都很好做;但當這個加工中心轉移之后,小微企業開始難做起來?!?010年我們去日本考察,發現給小企業放貸款的機構都在沒落,日本銀行好過日子的都是把個人金融做得好的。中國的制造業目前也正在經歷陣痛,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P>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并不贊同這一觀點。但無論對小微業務發展趨勢持樂觀還是謹慎的看法,對于消費信貸業務普遍一致地看好,并在紛紛加碼。
馮世鵬表示,2013年到2018年是新金融機構發力消費金融的時候,比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不持牌的互聯網公司、P2P平臺等,現金貸本質上也是消費貸款。
“2018年是中小銀行開始發力消費金融業務的時候了?!瘪T世鵬認為。新金融機構的成功印證了這個市場,銀行也可以運用金融科技做好消費金融業務。以云玳科技為例,消費信貸業務中銀行在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大約3.5%,而云玳科技可以降低到1%左右。
小微金融式微?
一位股份行的小微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銀行管不住小微業務的風險,很可能另尋出路。但小微企業并不等同于小微制造業,每個區域都有很多的城市服務業態,比如創新創業,在農村也有新型農戶、鄉村旅游等,這些需求在過去是沒有的,商業銀行做小微業務也要與時俱進。
華夏銀行一位小企業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華夏銀行是總行小微特色行,小微業務跟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他所在的江蘇省小微業就開展得比較好。但他也表示,從大勢來看,消費信貸業務肯定會崛起,一是消費剛需,沒有周期;二是消費信貸有場景,資金不大會挪用;三是消費信貸真正是小額分散,風險可控。
元寶鋪創始人兼CEO陳瑞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元寶鋪商務數據為例,2017年元寶鋪與100多家銀行做了小微業務研討和交流,這其中80%-90%的銀行有加大小微業務投入的意愿,50%左右的銀行有在2018年上線數據化小微信貸系統的計劃。
以元寶鋪合作數據為例,其數貸引擎(移動智能信貸系統)推出至今,已與近40家金融機構達成深度合作。2017年,共同推出二十多款小微信貸產品。由此也可看出,銀行一直在努力開拓新的小微業務場景。
以元寶鋪戰略合作伙伴浙商銀行為例,2017年浙商銀行共推出光伏貸、加盟商貸、養殖戶貸等多款小微信貸產品;2017年第四季度的小微信貸授信總額約為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總和,其小微業務仍在高速發展。
消費信貸業務飛速發展
無論是否看好小微業務,銀行都確實一致看好消費信貸業務。
以浦發銀行信用卡為例,其在2018年前兩個月的營業收入就突破100億元,根據其2016年年報和2017年半年報,該行信用卡2016年全年收入216億元,同比增104%;2017年上半年總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94%。
某銀行信用卡部門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浦發信用卡近來發展快的一大原因是他們原基數較小,因此這兩年可以有很高的增長率。同時,也舍得花血本在渠道和用戶權益上投入,尤其是浦發美國運通白金卡(簡稱“浦發AE白”),在各大信用卡論壇都很受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平安銀行獲悉,截至2018年1月23日,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突破4000萬張,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而這距離突破3000萬張的關口僅過了半年多,就迅速達成千萬級卡量增長目標。
平安銀行擁有一個旁人無法復制的優勢,即綜合金融,背靠平安集團,集團的壽險、產險、養老險的客戶多為優質客戶,他們的信用卡交易量比其他渠道帶來的客戶要高,不良率比其他的渠道要低,綜合金融幫助平安信用卡快速成長。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曾寬揚表示,平安信用卡流通卡量今年將快速突破5000萬大關。隨著中產階層的興起,信用卡業務規模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51信用卡商務副總裁吳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信用卡這幾年業務快速發展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是消費市場升級,信用卡成為很多銀行在傳統對公業務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個人零售業務的主要突破點;其次是信用卡與互聯網融合,使信用卡持卡人生活更便捷,信用卡市場再度騰飛;另外,信用卡業務利潤潛力大,資產較為優質,國內信用卡滲透率相對仍較低。
責任編輯:曉麗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