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告別躺著賺錢”是近年行業常常感嘆的一件事情,具體表現在凈利潤增速下滑、不良率攀升等,在2017年金融去杠桿和資本考核趨嚴政策等因素影響下,還有一個指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即資本充足率,不少銀行面臨壓線甚至破線的危險,增加銀行壓力的是,給出六年過渡期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資本辦法》)在2018年迎來“終考”。雖然在2月9日銀監會例行發布會上,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介紹的2017年末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整體還在監管標準之上,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仍不容小覷。
“終考年”來臨
2月9日,在銀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肖遠企通報2017年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時介紹,2017年底,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5%,資本充足率為13.65%,較2016年底均略有上升,且“兩類銀行”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水平分別高出監管標準2-3個百分點。
“兩類銀行”分別指“系統重要性銀行”和“其他銀行”,是2013年初正式開始實施的《資本辦法》提出的劃分。按照規定,2018年底,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11.5%,其他銀行要達到10.5%。
為使規定平穩實施,銀監會給出了六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逐年提高。以資本充足率指標為例,規定要求,2013年底至2018年底,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要分別達到9.5%、9.9%、10.3%、10.7%、11.1%和11.5%;其他銀行資本充足率要分別達到8.5%、8.9%、9.3%、9.7%、10.1%和10.5%。2017年末銀行業資產充足率為13.65%。
資產“狂奔”后遺癥
資本充足率水平高低不一是目前行業存在的一個現狀。例如今年1月初更新了A股招股書的五家地方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就呈三升兩降。其中,截至2017年6月末,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同年初有所上升的是青島農商行、青島銀行和哈爾濱銀行(其中青島農商行資本充足率與年初持平);三項指標有所下滑的是蘇州銀行和威海市商業銀行。
相對已經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的上市銀行也不例外。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上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10.5%和12.7%,同比分別下降0.39個、0.40個、0.40個百分點。聯訊證券研究院宏觀組在近期一份報告中指出,從2017年三季報來看,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全部提前達標,看似沒什么壓力,但從動態趨勢上看,大部分上市銀行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較2016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惡化。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的核心指標,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銀行自身業務發展、監管政策的變化、測算指標方法的調整等,可以說有市場因素,有技術因素,也有政策方面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趙錫軍進一步分析,從目前情況來看,可能銀行受自身業務變化因素的影響相對大一些,有的銀行最近幾年業務擴張過于迅速,導致風險資產增長較快,會過多耗用資本,進一步導致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這一現象目前在地方銀行身上表現相對明顯。據銀監會披露,2017年四季度,城商行總資產同比增速達到12.34%,比商業銀行平均8.31%的增速快約4個百分點。
越來越多的地方銀行沖刺IPO,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資本“饑餓”的驅使。不少銀行在上市前已面臨資本充足率連年下滑的危機,而上市無疑是“補血”的最佳渠道,就在日前,廣東農商行提出上市,資本市場外“候場”的地方銀行已增至至少30家。
未來壓力不減
在2018年將迎來資本充足率新規“終考”的銀行,面臨的壓力仍然不減。趙錫軍分析稱,除了銀行自身業務發展因素外,從政策環境來看,2017年以來監管不斷規范銀行行為,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考核要求也在不斷規范,有些原來銀行表外業務要轉到表內,總體來講銀行耗用資本增加,也令資本充足率壓力加大。
聯訊證券研究院宏觀組也認為,隨著金融嚴監管的推進,銀行資本充足率惡化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有的監管環境下,過去一些利用同業科目或通道間接放貸,以減少資本計提的做法會被禁止,銀行未來將面對最為純粹的考核壓力。
事實上,隨著金融去杠桿和資本考核趨嚴政策,過去一年內,“補血”工具已輪番上場。據不完全統計,建行、招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杭州銀行、北京銀行、蘇州銀行等分別以優先股募資、定增融資、可轉債募資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僅以銀行“補血”新寵可轉債的發行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末,A股上市銀行中待發的可轉債規模高達約1800億元。而過去十年中,僅有中行、工行和民生銀行發行過可轉債,合計850億元。
銀行的資本補充熱潮在2018年仍沒有減退。年初以來,無錫銀行、江陰農商行、吳江農商行、南京銀行等相繼發布公告,透露發行可轉債或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案計劃或進展。其中,南京銀行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9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吳江銀行預計發行不超過25億元可轉債,該行坦言,在僅依靠內源方式補充資本的情況下,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分別為10.56億元、25.92億元;資本缺口分別為15.77億元和31.48億元。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