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央行觀察”(ID:YANGHANGGUANCHA),作者:王碩、宋佳燕。
中小銀行熟知本地小微企業的軟信息,自身決策鏈條精短,反應靈活高效,在小微和零售客戶的競爭中,相較于大行可以更好地發揮鄉土優勢,施展拳腳,采用零售轉型將幫助中小銀行在客戶競爭方面獲取更大的舞臺。
近期,關于中小銀行零售轉型的話題引發市場熱議。就拿《央行觀察》舉例,有的專家說該快速轉型,有的說不應該都轉。在筆者看來,在中國現有的經濟結構和監管格局下,中小銀行或早或晚,終將走上零售轉型之路。當然,這里指的零售是國際上通用大零售的概念,既包含個人銀行業務,也包含小微銀行業務。
一、中小銀行為什么要推動零售轉型?
1. 零售轉型是順應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重心與經濟機構密切相關。建國以來,無論是早期的大煉鋼鐵,再到后來制造業快速發展,工業一直是經濟增長的引擎。銀行業基于“三表”等傳統信貸流程,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并通過規模增長做大更是常用模式。然而,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國內經濟正在面臨“量變”到“質變”。
自2010年開始,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57.4%持續下降至37.2%,第三產業GDP占比從39%上升至58.4%。與此同時,經濟增長動力從投資和出口,逐漸向消費過度。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已超過六成,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迫切需要中小金融機構轉變服務重心和方式。
如果說,過去二十年,銀行是要守著大中型企業來過日子。那么,面對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銀行業務結構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作為消費主體的個人和小微企業重要性必然大大提升。拓展零售業務,是中小銀行在經濟轉型時期突圍的必然選擇。
2. 零售轉型是應對中小銀行客戶服務能力短板的無奈之舉
客戶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但由于中小銀行在人才、產品、技術上的匱乏,特別是高附加值、高客戶粘性、可以組合的產品少,除了地方政府及關聯企業,普遍面臨“大客戶留不住、搶不來、抓不牢”的尷尬境地。對于優質大客戶,中小銀行的品牌認知、產品服務和定價能力遠不及國有大行和股份行,雖然關系很密切,但深度合作往往有心無力。筆者10年前在基層行鍛煉時,對此深有體會。別說世界500強,國內500強、1000強有幾個在城商行和農商行開基本戶的?有的也只是結算戶那一點點存款和流貸合作而已。
成長中的當地龍頭企業,應該是中小銀行傳統的重點優質客戶。然而,當龍頭企業逐漸壯大,中小銀行跨區渠道不足、產品單一和服務能力不足的短板缺陷將被放大,“大壯還是村里的大壯,但在北上廣工作過的翠花已經不再是村里那個翠花了”。雖然當初關系好,但最終不得不面臨客戶流失或者合作業務量占比下降的窘境。與之相對應,中小銀行熟知本地小微企業的軟信息,自身決策鏈條精短,反應靈活高效,在小微和零售客戶的競爭中,相較于大行可以更好地發揮鄉土優勢,施展拳腳,采用零售轉型將幫助中小銀行在客戶競爭方面獲取更大的舞臺。
3. 零售轉型是中小銀行發展差異化模式的市場需要
當前,銀行正走在避免同質化、謀求差異化的發展道路上??v觀大中型銀行的轉型選擇,目前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國際化,二是綜合化。作為國際化轉型的先行者,四大行和大型股份行圍繞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跨境、跨業、跨市場的全方位聯動服務。而在綜合化經營路上,信貸以外的投行、信托、保險、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服務,要求銀行完成全產業鏈牌照經營的布局。
對實力和牌照有限的中小銀行而言,與其追求全能型銀行布局,莫不如建立細分市場下的專業化優勢,更具戰略價值和現實意義。從國際經驗看,銀行的專業化道路按業務類型可分為同業專業化、小微專業化、零售專業化等。結合當前監管特點,國內很難存在像國外同業業務占比超過8成以上的專業銀行,與此相對應,小微專業化和零售專業化都契合國家監管導向,又可以降低經濟資本消耗,可作為中小銀行破解市場困境與牌照短板、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二、中小銀行的零售轉型的痛點
同為中小銀行,但城商行和農商行零售處境各不相同。很多城商行零售存款占總存款比重僅在10%-20%左右,且面臨大行、互聯網平臺和農商行的三重擠壓,壓力較大;而農商行目前根基較穩,部分農商行零售存款占比超過7成,互聯網金融沖擊效果還未完全顯現??傮w來說,在零售轉型的新征程上,中小銀行面臨諸多挑戰。
1. 客戶基礎薄弱,獲客活客雙重難題
相比大中型銀行,中小銀行的零售業務起步較晚,不少城商行的信用卡資質近幾年才獲批。加上經營地域受限,中小銀行難以構建面向全國的渠道服務體系,因而零售客戶存量較小,基礎薄弱。同時,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迅猛攻勢,中小銀行依然以線下渠道為主要獲客方式,線上能力十分孱弱。
此外,年輕客戶大幅流失,客戶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必須引起中小銀行、特別是農商行的重視。就如同前不久與某位農商行行長交流所言,現在的客戶基礎五年內我不擔心,還可以舒服待上幾年,但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互聯網一代客戶起來了,客戶在哪里?這是作為一名負責任的領導者必須考慮的。
2. 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單一服務滯后
產品上線慢、種類單一是中小銀行普遍面臨的困境。在產品研發、運營效率和服務能力上,中小銀行難以滿足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的需求。尤其是規模偏小的中小銀行,通過產品吸引客戶的能力偏弱,即便吸引到客戶,付出的成本也高出同行不少。同時,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浪潮,大部分中小銀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
今年下半年,筆者調研了部分城商行,發現居然個別城商行連手機銀行都沒有,而且還不準備開發,差距可見一斑?;ヂ摼W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平臺經濟,寡頭壟斷,市場只認領跑者,連過去高大上的工農中建都俯下身子,與BATJ聯盟合作,廣大中小銀行如果不能更好的趕上金融科技這波浪潮,處境堪憂。
3. 風險管理粗放,盈利空間待提升
在風險管理方面,中小銀行面臨客戶數據匱乏、缺乏實時風控決策機制、線下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等問題。究其根源,是許多中小銀行對風險的認知和把握水平,與大中型銀行差距較大。在市場競爭中,無法實現對客戶各類成本的科學計量,資金運作效率低。與之相伴的是,中小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推進后存貸利差迅猛收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因此,能否提高資產負債精細化管理能力,將極大程度影響中小銀行零售轉型的成效。
三、中小銀行應如何進行零售轉型?
由于不同中小銀行的組織架構、資源稟賦以及自身定位存在較大差異,使得零售轉型的實施路徑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難以找到相對統一的方案。但可以預見的是,只有以客戶為導向,具備差異化競爭能力的新型銀行,才能成為未來零售銀行業的贏家。從實踐來看,中小銀行可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領域。
1. 依托網點資源,推動智能化轉型
盡管物理網點熱鬧不再,但作為零售業務的基礎經營單元,網點依然是中小銀行開展零售業務的重要立足點。要順應客戶行為習慣的變化,推動網點由人工操作型向智能服務型轉型。要將標準流程化的業務逐步向自助渠道、線上渠道進行遷移,達到提升業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另外,依托網點打造全渠道的服務體系也迫在眉睫。以銀行卡、信用卡為零售獲客的傳統手段,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快速喪失競爭力。因此,引入直銷銀行、微信銀行等線上渠道,在彌補中小銀行物理網點布局不足的同時,將提升中小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能力。
2. 做精本地化服務,在差異化下足文章
對本地零售客戶的深度了解,是中小銀行無可比擬的優勢。中小銀行不應過于追求產品全,而應該在“?!鄙舷挛恼?。通過深挖本地服務“強粘性”的優勢,利用“移動互聯網+”打造本地“流量入口”,形成本地業務生態系統。圍繞當地客戶特點,通過拓展生活場景、調整信貸投向額度、優化利率風險定價策略等方式,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做好客戶服務,實現資金融通。
為適應客戶行為的變遷,中小銀行應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為當地個人客戶和小微客戶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服務,從而在細分零售業務領域,構筑起具有區域特色的差異化經營優勢。
3. 借力金融科技,構建開放共贏生態
零售銀行的競爭對手已不再局限于銀行同業,真正的顛覆性挑戰來自跨界競爭。未來新金融的服務模式,將包含產品服務、應用場景、智能渠道三大要素,而金融科技是銀行邁向金融新時代的重要支柱。中小銀行應保持開放的心態,主動加大信息科技的投入,內部抱團取暖,加強外部合作。
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產品定價、資源配置、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能力。中小銀行可以不生產那么多的產品,但一定要搭建一套開放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要有“銀行搭臺、各方唱戲”的眼力、能力和魅力。共享金融的時代,做精自己的微生態,就是一種成功。
作者:王碩(平安金融壹賬通董辦兼高級研究總監、央行觀察專欄作者)、宋佳燕(平安金融壹賬通研究員)備注: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好紧好湿好硬国产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_国内激情精品久久久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