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掃”或“被掃”兩種掃碼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仍存在安全隱患。如何堵住這些安全漏洞?既需要借助技術進步,也需要依靠管理升級。
二維碼支付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付款方式。打開支付寶或微信,讓商家掃一掃碼,就可以付款,或者消費者掃一下商家的二維碼,輸入付款金額,也可以買單。
買大餅油條也可以“刷手機”,這是蘇州現實生活中新支付方式大踏步而來的一個生動寫照。其實,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刷手機”支付的領域早已頗為廣泛,超市、農貿市場、早點攤……日常生活中需要花錢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用“刷手機”來替代掏現金、找零錢的舊套路了。而且,從參與的人群分布來看,“刷手機”不僅僅是青年人的專利,就連不少中老年人也是粉絲。
不過,“刷手機”方便歸方便,安全保障方面的后顧之憂,也是客觀存在的?!八⑹謾C”從技術上來說,屬于掃碼支付方式,對于“掃”或“被掃”兩種掃碼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仍存在安全隱患。消費者掃描商戶二維碼支付,本質上是通過二維碼定位商戶第三方支付賬戶,再進行轉賬操作,此種方式存在缺少防偽功能、指令驗證手段單一等問題;而商戶用掃碼槍掃消費的付款碼,此時付款碼就相當于銀行卡+密碼,全程無用戶驗證,消費者權益容易受到損害。如何堵住這些安全漏洞?既需要借助技術進步,也需要依靠管理升級。
再者,國內個人信息的裸奔現象,也是掃碼支付這種新支付方式的大敵。僅以“央視財經”最近發出的風險提示為例,它提醒消費者“不要在手機相冊里存有銀行卡和身份證的照片”,避免安全漏洞。但從個人信息網上滿天飛的現實來看,這些信息是個人能守得住的秘密嗎?
為了讓新支付方式走得遠、走得好,安全保障方面還得早打補丁才行。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