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變局和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為了政府招商引資部門、各領域企業家和金融機構的熱門議題。
2022年,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
在區域變局、產業轉移的背景和金融支持實體的趨勢下,多家商業銀行也在探索產融結合、區域協作的創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多家商業銀行陸續進行了助力招商引資的模式探索。
銀行業瞄準產業轉移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農業銀行將產業協作作為東西部行協作重點,建立12家東部行與西部行之間的結對關系,將東部地區分行積極引導有明確產業轉移計劃、有項目落地可行性的企業客戶到西部投資興業,并將西部地區分行向東部行提供招商需求和合作意向。
建設銀行也強調聚焦制造強國重點方向,加大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支持力度,各地區分行主動和地方政府對接,積極支持重大項目和產業轉移項目落地。
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聚焦于賦能京津冀協同發展,釋放“1+1+1>3”效應。據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二季度末,該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貸款余額3329億元,較年初增長286億元,增速9.4%。
興業銀行則在探索“閩寧協作”。興業銀行銀川分行分別與閩寧鎮人民政府、閩寧產業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產業發展、產銷對接、消費助農等支持。
招商銀行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打通壁壘,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搭建招商引資平臺。該平臺通過收錄全行264萬家公司客戶的投資計劃并將其與各地招商引資政策自動匹配,旨在“搭設橋梁”,打通政府和企業兩端信息,推動政府與企業尋找產業合作機遇。在落地案例上,該行長沙分行幫助湖南企業順利在蘭州及貴陽等地投資設廠。
招商銀行研究院副總經理陸文東表示,在跨區域產業轉移上,地方政府應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進行招商引資,打造細分領域優勢;同時,在產業發展和招引導向上爭取與臨近地區形成產業錯配,減少同質化競爭。從企業角度,則需要提升區域認知,結合自身經營策略選擇相匹配的區域作為轉移目標首選地。
產業轉移如何影響對公業務
在此情況下,公司金融模式的升級成為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效率的重要途徑。如何在跨區域協同上做好產融對接,是銀行的共同命題。
招商銀行總行公司金融總部副總經理解冉表示,企業正在批量進入集團化經營的時代,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行業龍頭,會對整個產業鏈產生影響,而企業集團經濟擁有外部性和內部性兩面?!皩ν?,會橫向鏈接產業和區域的各類的經濟要素,共同實現宏觀經濟的目標和政策導向一致;對內,則通過公司治理管控和賦能分、子公司,實現集團整體高效經營?!?/p>
解冉表示,在過去,銀行服務客戶通常以當地分行為主,跨區域協同上較難實現。在針對集團經營的核心痛點場景上,需要總行設立的全行性機制來提供制度的保障。
招行表示,該行首創“全行服務一家”的模式。根據企業集團化管理產業鏈的整合思路,遵循資本的資金跨區域流動的趨勢,構建了全方位的機制。在賬戶異地開立的場景上,集團總部僅需與主辦分行對接,由主辦分行牽頭各地分行對接集團異地分子公司,即可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賬戶開立業務,從而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中信銀行此前也表示,憑借中信集團旗下機構的核心生態,依托中信金控的支持,秉持“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的理念整合客戶資源,走出了一條板塊融合、全行聯動、集團協同、外部聯結的“四環”發展路徑。
在此過程中,從政府角度而言,招商引資是促成產業轉移的主動模式,也是各地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抓手之一。
解冉表示,招行推出招商引資全流程服務圖,包括招商規劃與產業研究、政府投資基金、產業園區全生命周期等服務。
此外,多家商業銀行也將助力招商引資視為開拓業務、支持實體經濟的落腳點。
公開信息顯示,建設銀行的“建行全球撮合家”平臺,以“跨境招商引資”的視角,促進中歐班列沿線商貿和服務高效對接,支持大灣區建設。
再如,興業銀行將“園區金融”視為支持實體經濟的落腳點。依托園區金融,該行通過設置招商引資專項資金投入和“商行+投行”模式,解決了項目前期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產業方資金缺口的雙重問題,并且通過投行創新模式進行補充,盤活存量資產,構建出“開發建設—升級改造—招商引資—賦能實體經濟”的園區金融生態服務全鏈條。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