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智能風控智慧反詐,守護客戶交易安全
案例簡介
風控是銀行的“生命線”,也是評判銀行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業務線上化明顯加速,客戶已習慣了線上化便捷的銀行服務,傳統的風控手段已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欺詐事件、風險事件呈高發態勢。江西·農商銀行健全了數字化風控分析體系,實現了風險全流程量化管理,省聯社/成員行、線上/線下聯防聯控,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智能風控能力顯著提升。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1.風險管理數字化、智能化。風險管理離不開科技賦能,江西·農商銀行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的應用作為風險管理轉型發展的重點戰略舉措。構建了覆蓋全渠道、全場景,以及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風控管理體系,建立了全流程式反欺詐等多種風控模型,實現了根據客戶行為偏好、設備環境及業務場景等數字化信息智能化生成處置策略,形成了監控、預警、處置、分析的閉環管控。一是事前智能準入管控。根據風控系統評判的黑灰名單,同時結合行內外平臺共享的黑灰名單,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渠道的重點業務場景,進行業務風險提示乃至交易阻斷,確保運行環境和客戶身份安全。二是事中智能決策分析。根據客戶IP地址、設備指紋、交易對象及業務場景等多重因素,智能評判客戶交易行為在觸發風控規則后的風險系數,按照風險系數自動采取相應的控制策略,第一時間阻止各類安全攻擊行為。三是事后跟蹤預警核查。根據系統監測過程中自動推送的風險事件,運營人員同步分析可疑交易以及案件線索,進行數據抽取、關聯分析和風險評估,完成預警事件核查處置。
2.風險管控差異化、個性化。審慎的風險偏好是江西·農商銀行“風控護行”的戰略核心。為實現轄內農商銀行業務高質量發展,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業務流程、壓縮交易時長、提供便捷服務,采取“千人千面”的差異化、個性化風控管理勢在必行。一是智能組合認證。根據業務場景的風險情況及客戶風險等級,配置差異化的安全認證組合方式;在交易過程中,結合業務場景、時間、地點、對象、金額等要素自動適配風險可控、體驗最佳的安全認證方式。二是主輔限額管控。建立了以渠道客戶、賬戶、安全認證限額為主,非柜面限額、核心系統賬戶限額為輔的限額管控體系,同時增加了生活繳費、第三方支付等維度的業務限額,加強了客戶限額體系管理。
3.風控運營集中化、精細化。江西·農商銀行貫徹中央提升省級機構的服務能力,適應“小法人、大平臺”特點的農信社改革方向,基于省聯社、成員行兩級法人特性,構建了“省聯社、成員行、網點”兩級三層、線上線下聯動“立體式”風控運營機制,形成風險管理閉環。一是風控策略分層分級。江西省聯社搭建風控平臺,建立風控模型,制定風控規則及指標、參數的標準化區間,轄內法人機構可根據自身地域不同的風險環境,在標準范圍內進行差異化調整,打造更加適合當地信用環境的風險運營模型。二是事件處置上下聯動。江西省聯社著力于打破機構、部門、渠道、客戶間的信息限制,對于風險事件的預警及處置,建立省聯社與轄內法人機構、線上與線下業務條線、員工與客戶間的聯防聯控機制,實現欺詐風險事件的精準防控。
項目效果評估
2023年一季度,該行線上渠道累計交易超7800萬筆,風控平臺發送預警信息超20萬條,約占總交易量的0.2%,其中預警自動處置達19萬余條,占比約96%;發起非現場核查任務五千余個,核查定性風險事件近50次。風險事件發生率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守護了1400萬互金客戶錢袋子。
經濟效益:基于自適應移動金融安全風控體系,在不影響客戶正常體驗的情況下,將風險管控防線前移至事前和事中,識別真實終端和客戶,同時可以大幅降低用戶的報案率,降低銀行和客戶的總體經濟損失。
管理效益:在平臺建設及應用過程中,自上而下兩層三級聯動的新思路,充分鍛煉了轄內法人單位風險防控水平,提升了業務經辦人員欺詐風險管理水平。通過平臺自動處置及主動預警,進一步對風險業務進行有針對性的審核,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經營成本。
社會效益:該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的新模式及新路線,可以為新設金融機構尤其是二級法人體系下的新設產品的風險管理提供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從而建立市場經濟環境下更安全的金融環境,有助于市場經濟的持續穩定和長遠的協調發展。
項目牽頭人
饒遠 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
項目團隊成員
熊寧海、譚偉亮、王靜、劉璐璐、鄭云飛、黎瑞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