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對理財投資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但是一直以來各種理財平臺破產和騙子公司卷款跑路的新聞層出不窮,無數投資人一夜之間血本無歸。針對這種情況,本期理財小講堂將教您如何分辨正規的金融機構和理財產品,避免“踩雷”,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如何分辨正規的金融機構和理財產品?
01關注監管信息
正規金融機構都是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下開展業務的。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這家產品的發行機構是否受監管機構監管,從源頭上避免“踩雷”。
02關注股東情況
股東背景代表了一家機構背后的資本實力,因此,投資者在了解到機構的信息后,可以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其他查詢企業信息平臺查詢這家機構的股東信息,如果這家機構關聯了較多高危、失信信息,那么這家機構的資質就需要打個問號了。
03關注產品收益率
理財投資收益一直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所以往往很多非正規機構就利用投資者的這種心態,在收益率上大做文章。當投資者看到高息產品時,就要理性判斷產品收益是否符合投資邏輯,切忌盲目投資。
04關注用資人和風控措施
一般來說,正規的金融機構發行產品,都會明確資金投資范圍或投資標的,投資者可以根據產品資料分析產品投資風險。
另外選擇產品時也要考慮到產品設計的風控措施,假如出現產品到期無法兌付等情況時,投資者的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05關注營銷規范性
理財投資是有風險的,正規的金融機構在開展營銷時會明確地向投資者表明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不會一味地強調“零風險”和承諾“保本保息”。這里也溫馨提示大家,如果偏好“零風險”和“保本保息”,可以優先考慮銀行機構發行的儲蓄產品。
其次,正規的金融機構會有專門的銷售區域,整個銷售過程還會進行錄音錄像,確保銷售過程透明。另外正規的金融機構會主動判斷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避免風險承受能力不足的客戶購買較高風險等級產品。
重點
非正規機構往往急于讓投資人盡快“掏錢”,營銷的流程能省則省,而正規機構會更重視營銷的合法合規。所以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機構時,一定要擦亮雙眼,多角度判斷機構性質,理性投資,避免掉入非正規機構挖下的坑。
詳詢各營業網點或客服熱線:
96299(廣西)/400-86-96299(全國)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