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豐臺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數字人民幣與鴻蒙生態的合作場景演示首次亮相。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數字錢包是數字人民幣的載體和觸達用戶的媒介。按照載體分為軟錢包和硬錢包。
其中,軟錢包基于移動支付APP、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程序接口(API)等為用戶提供服務。硬錢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術實現數字人民幣相關功能,依托IC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為用戶提供服務。軟硬錢包結合可以豐富錢包生態體系,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目前,數字人民幣錢包APP就是軟錢包的一種。論壇上,該演示展示了基于HarmonyOS的數字人民幣原子化服務能夠實現數字人民幣收款、付款的功能。未來,消費者可以將數字人民幣服務卡片直接添加到桌面上,只需點擊一下即可收付款,為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消費者帶來便捷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人民幣卡片還可以一鍵流轉到手表等智能設備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應用還處于測試階段,并未向大眾開放,數字人民幣付款碼已實現近場一鍵流轉到手表上,未來還要繼續探索遠場的應用。數字人民幣原子化服務將在央行的指導下,跟隨數字人民幣整體推廣節奏,不斷完善更新,更多萬物互聯的支付新體驗,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將上線體驗。
實際上,數字人民幣萬物互聯的支付體驗已有探索成果。如,助農售貨機將物聯網、數字人民幣、智慧三農有機結合;工銀智慧食堂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生物識別、數字貨幣等新技術,助力食堂實現數字化運營管理;ETC數字人民幣場景,通過車載標簽OBU與RSU識別,使用數字人民幣完成支付交易,聯動電子屏顯示成功并抬桿通行。對于更多應用場景的探索和金融機具的改造,打開了萬物互聯支付的想象空間。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一次論壇上公開表示,“數字人民幣在應用上還注重加強產業融合,通過推出一系列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場景,為各行各業提供多樣化的支付方式。同時,不斷與5G、車聯網、物聯網等創新技術相融合與迭代,提供全方位的萬物互聯支付體驗,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緊密融合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發展?!?/p>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