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交銀理財收到銀保監會批復,同意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在上海市籌建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下稱“施羅德交銀理財”),施羅德出資比例51%,交銀理財出資比例49%。
在公告中,交通銀行表示,施羅德交銀理財的設立有利于交銀理財引進國際資管機構在投資管理、公司治理、經營管理、資產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經驗,豐富理財產品供給,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
這并不是交通銀行與施羅德首次合作,早在2005年,交通銀行就與施羅德共同發起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施羅德交銀理財是第三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也是2021年首家獲批籌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已有3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扎堆上海
移動支付網整理了已經獲得批復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成立情況,如下。
2019年12月以來,有3家理財子公司獲批,最早的匯華理財已于2020年9月開業。
值得注意的是,從股東占比來看,這3家理財公司均為外資控股,同時,均在上海成立,可見上海在金融領域具備較大影響力。
除了外資控股之外,3家理財子公司參股企業中的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分別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全資理財子公司,可以看到,大行在中外合資建立理財公司方面走在前列。
銀行理財子公司初具影響力,政策持續支持其設立
包括3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目前,共有2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均參與其中。
可見,銀行在建立理財子公司方面足夠積極。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對市場具備一定影響力:截至2020年末,已開業的2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存續余額6.67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超25%。
近兩年來,政策、監管層面多次發文表態,支持銀行建立理財子公司,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其中。
2019年7月,銀保監會發文,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2020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提出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支持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根據業務需求合理布設子行、分行、子公司等分支機構,拓寬業務范圍。
2020年3月,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支持擴大直接融資,包括通過適當增設理財子公司。
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指出,穩步推進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鼓勵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依法依規與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和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合作。
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之外,未來很大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中外合資建立理財子公司的嘗試也可能更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對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外資企業更多進入國內市場后,其背后的經營理念與國內的經營理念碰撞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將陸續得到解答,移動支付網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