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銀行網6月20日訊 2020金融科技發展論壇于今日通過在線直播方式召開。來自經濟、科技、金融等領域的著名學者與您云端相聚,共議“金融科技與經濟復蘇”。本次論壇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指導,騰訊金融研究院與金融科技50人論壇聯合主辦。中國電子銀行網進行了圖文直播【專題】。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參加本次論壇,并發言。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朱民分享了疫情后,金融科技的三個發展方向。
第一,金融科技內生模式會越來越走向整體智能化運營。疫情期間,服務業、制造業數字化發展迅速,改變巨大,金融業必須相應地作出改變,以適應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提出的新基建,會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金融業借助金融科技轉型。為了成功進行智能化轉型,朱民提出,下一步金融機構需要提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場景的開發與合作能力;二是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三是數據開發和運營能力。
第二,區塊鏈的作用會日益凸顯。區塊鏈和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結合會產生很多場景,同時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結合,是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向。朱民提出有三種發展可能,一是區塊鏈+產業鏈金融。二是產業鏈金融+金融科技/大數據金融。三是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
第三,央行數字貨幣進入金融系統后,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生態,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軌跡和規范。朱民指出,根據當下情況,天秤幣會對法定貨幣和央行貨幣政策造成沖擊,各國央行都表示會加速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和發行計劃。因此朱民認為在未來,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和加密貨幣,三種貨幣會共存。
最后,朱民總結道,疫情帶來了很多變化,為金融科技提供了極其寬廣的場景。當然,挑戰和競爭也一定在那里。
【朱民發言實錄】
我想與大家分享我觀察到的在疫情后期,金融科技三個未來比較主要的方向。第一,金融科技內生模式會越來越走向整體智能化運營。第二,區塊鏈的作用會日益凸顯。區塊鏈和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結合會產生很多的場景,同時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結合,是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向。第三,央行數字貨幣進入整個的金融系統以后,在根本上改變了金融的生態,也在根本上改變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軌跡和規范。
這次“疫情”中,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非常廣泛,從物資的應急供應到數字化物流、在線消費生活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本地生活服務,非常的活躍。在線醫療,在線診斷和O2O送藥都逐漸滿足公眾需求,上升很快。在線辦公和學習方面,是兩億人在家辦公,兩億多學生在家學習、上課,使得通訊、任務管理、設計管理等等遠程辦公的智能服務大大提升。最后,因為AR、VR的發展,連買車買房都變成了在線銷售。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回想2003年,非典期間的隔離大大促進了電商的發展,包括阿里、京東等等,其實都是在2003年以后大幅度發展起來的。這次的“疫情”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經濟、新業態。餐飲、零售、新鮮送菜、共享員工、醫療衛生已經非常普及,微生態制劑、遠程醫療、醫療機器人在此次疫情期間也有很多實踐和應用。公共管理、社區管理,與智能化社區管理以及智能化的距離間隔,在復工、追蹤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運輸和物流,無人配送等等都開始產生,旅游、娛樂等等從線下走到線上,而且從大的空間走到個人。
歸納一下,即此次疫情期間,整個服務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走向多樣化、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市場化。新冠病毒肺炎使得人流阻隔,物流受阻。當線下銷售受到阻礙,勞動力、原料供給受到沖擊,傳統業態就發生了變化,“無人經濟“和無接觸的虛擬現實開始發展。消費者的體驗也正從有形轉向無形的虛擬過程。疫情后,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管理等地域性較強的行業將更多的打破空間、地域限制,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增加市場競爭性,獲得顯著的規模效益,有效提高非市場化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同時,疫情后,信息技術會進一步向更多的細分市場、服務業延伸,向信息與數據鏈接薄弱的行業、產業鏈環和地域延伸,在既有基礎上衍生出更加多樣化的新業態、新模式。
制造業同樣面臨大的變化。新冠病情造成人流阻隔、物流受阻,產品銷售不暢,勞動力短缺,原材料供應不足,所以下游端口的數據接通和信息化,工業機器人和設備設施的互聯、上游端口的數據連通與信息化,整個產業鏈端對端的無縫連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商業模式和行業生態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部分企業疫情前說的數字化轉型,在疫情期間轉型速度加快。究其根本原因,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的流程轉型,開始走向社會,數字化把銷售、物流等等全部聯系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
之所以從服務業和制造業兩個方面談到疫情的影響,是因為客體發生變化時,金融服務業也必須相應地作出改變。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和政府注意到了數字化新業態的發展產生,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轉型和增長。新基建的核心理念是在傳統的物流和人流之上增加了數據流,并用基礎設施來支持和發展數據流。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在數據流之上,有產業流、資金流,這就是經營部分,最后走向價值流,走向最終產值的產生。新基建是很重要的戰略決策,因為根本上,當客體變化時,基礎設施開始形成,金融業在服務對象和運載工具方面得到支持的時候,金融業就開始變化了。所以5G的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等會推動智慧城市、智慧家園、智慧警務、智慧消防等等一系列智慧化發展。這就是金融業服務客體的變化,理解這點很重要,因為金融業是服務業,金融業服務的客體變了,金融業本身也會隨之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一貫推進的。國務院在17年就開始制定規劃,18年、19連續發表了三個重要的人工智能規劃,把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第一步是我國AI在2017年到2020年要同步世界先進水平。今天,特別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論文發表數量以及國際公認的人工智能企業方面,中國已經和美國走的很接近了。下一步計劃是在2020年到2025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下一個五年是一個關鍵,是從規模和量走向質的突破的五年,這個五年對金融業很重要。因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業,特別是金融科技的技術基礎。
在這一戰略下,2020年到2022年我國會加速對5G基站的建設。通常五年完成一個G的基站的升級換代,中國現在有370萬個4G基站,占全球基站的52%,按照原定計劃我們是19年開始做,從2020年開始加大5G建設,然后21年是個大年,然后一直到23年逐漸把這個基站做完。從現在看現在開始提速,2020年會大大提速,明年也會大大提速,我們要爭取在兩年內把東部主要城市5G基站做完。中國現在已經有五千萬5G用戶,毫無疑問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隨著5G的鋪開,整個場景的豐富、速度、規模以及時延的減少為金融業提供了很大的支撐。
在技術上,中央特別強調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建設在前幾年就開始了,2020年是工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年份,有了5G、大數據和云,工業互聯網就開始可以實施。從18年開始,工信部下發了一系列的計劃指引,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F在不是在企業內,是跨行業,在行業內把整個工業連起來。所以到今年年底,我國工業互聯網方面,Ipv6節點會超過美國,國家會做五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節點,遴選十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30萬個工業APP。就是把設備先給連起來,然后才能讓它們通。
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其實表明了數字化從2C轉向2B。這一場景的根本轉化也要求所有金融機構也要從2C轉向2B,且這個場景的市場規模和數字豐富性遠遠超過我們能看到和想象中的之前經歷過的2C。所以這是一個極其豐富的場景和巨大的空間。將是很大的發展。
疫情推動金融業服務主體的變化,同時也推動金融業所需科學技術的變革。5G是個載體,它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設施,金融業才能往下走。
未來是智能社會、數字社會,現在國家政策是國家花大力氣建設基礎設施(數據、人工智能、算力、5G和云計算)?;A設施建成以后,就會出現兩個現象。一是,整個科技向大的基礎設施靠攏,使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包括云服務、大數據、數據庫、分布式儲存都會出現;二是,在基礎設施上會產生無數的商業場景的落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金融等等都會出現。而金融只是要跟上這個潮流,緊跟所有的應用場景的變化以及用新的科技武裝自己。這是金融科技面臨的最大的機遇,也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在供給技術和需求服務方面數字化轉型其實發生的很快。換一個角度來看,一方面是技術,物聯網、云解決方案、數字化生產、大數據分析等等,一方面是新的需求,萬物感知、產品和服務客制化、跨界融合、數據驅動等等,兩方力量都在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金融業的轉型,都在給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科技的進一步轉型和發展提出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金融科技內生模式作出改變,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第一,根據客戶、技術的變化,整個金融業內部的提升。其實現在講的金融科技,很多始自小微貸款。小微貸款的難度在于高風險成本,高經營成本,高服務成本,另一方面是企業貸款速度慢,成本太高。但是以上這些問題,通過金融科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得到解決,如大數據風控、數字化營銷、互聯網產品設計,互聯網與云技術的跨域?!靶∥①J款”模式是一個很好的模式。這一模式在新的情況下要突破,并更上一個臺階。金融科技對金融企業的管理體制,產品、服務流程、市場理念是一個根本的挑戰。
第二,金融科技要從普惠金融突破智能化。先是人工智能做營銷,做客服,獲取海量的客戶。再通過生物特征,如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等對客戶進行確認。然后再通過大數據風控實現對弱資信群體的授信,且這一全過程是跨地域的。實現智能化突破,這需要在今天的已有的模式上往前走一檔?,F有模式比較多地集中在大數據風控上,其實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道德風控。同時,海量客戶的人工智能獲客剛剛開始,但還沒有形成整個的用金融科技的辦法來形成系統。這些問題和網絡鋪設不足,以及技術約束都有關系。但是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鋪開,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第三,金融業的服務模式必須走向場景化獲客,標準化風控和數字化運營。其中數字化運營特別重要?,F在的金融企業,金融科技企業,在做金融業務的時候,關注點或多或少集中在標準化風控。企業逐漸開始用人工智能獲客但是還沒完全做到場景化獲客。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要把所有東西集中統一起來數字化運營。因為只有當整個從獲客、風控、產品、服務流程變成閉環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數字化轉型。
今天,技術條件和客戶條件已經具備,下一步需要金融機構提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場景的開發與合作。合作特別重要,金融機構必須和場景所有者合作。二是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F在的數據整合不夠,分析也還達不到精準的地位。三是,數據開發和運營能力,這是對現有金融機構升級換代往前走的根本挑戰。
疫情后,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第二個新方向是區塊鏈。為什么區塊鏈?因為當服務客體從2C走向2B的時候,區塊鏈在其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F在區塊鏈做交易、清算是完全可能,特別是交易所、貿易融資、數字貨幣等等?,F在很多的區塊鏈平臺,螞蟻金服的、騰訊的、平安的、萬向的平臺以及區塊鏈開源框架。這些平臺的核心技術基本一致,但也有很多的不同。
區塊鏈進一步和產業數字化結合,輔以金融服務,是金融業一個特別重要的未來,有三種發展可能。第一,區塊鏈+產業鏈金融。區塊鏈+產業鏈金融就是核心企業、鏈屬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統一。而統一的前提是核心企業和鏈屬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能夠把相關產業鏈做起來,金融機構只是進入產業鏈。這是一個極其寬廣的市場,已經不是做簡單的外貿、簡單的現金流管理等等。在銀行業務中,外貿的抵押單據、貸款、訂單等等都是產業鏈金融的起步階段,現在已經遠遠走過那一階段。第二,產業鏈金融+金融科技/大數據金融。根本上是把貿易信用,或嚴格說交易信用,區塊鏈產業金融和主體信用、大數據金融結合起來。
第三,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即為供應鏈上末端的小微企業提供的服務。本來供應鏈只是做交易的質押型信用,現在加入主體信用以后,對企業的風險預警、用戶管理,對企業的貸款,就完全就可以做了。所以以往,工廠采購、訂單、入庫、開票、、帳期、結算、銷售這一傳統的供應鏈現在可以衍生出極其豐富的主體信用服務,在根本上改變了區塊鏈金融。這也即前面提到的。企業智能化為金融服務打開了窗口。
那么目前,金融科技和區塊鏈在產業鏈金融上有哪些應用?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將區塊鏈應用在汽車庫金融、互聯網質押、征信以及貿易福費廷。而在傳統的供應鏈中,可以提供很多的派生的金融業務,如風險管理業務。
疫情后,金融科技發展的最后一個大的方向是數字貨幣。天秤幣從去年6月份高調出臺以后遇到了很多問題,監管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是天秤幣的一籃子貨幣計劃得不到各國央行的支持,在清算上沒法落實,所以它做出了改變。
在總的大的平臺上還是一籃子貨幣,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在每一個當地的國家是單一貨幣,所以它變成了穩定幣。而且天秤幣也低調了,表示自身只是一個支付清算系統。但是實質上,它是穩定幣,雖然它可以從支付清算開始參與,但從現在的產品設計來看,它其實還是有儲值功能和交易功能,在一定意義上還有增值功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秤幣會對很多央行貨幣、法定貨幣產生挑戰,特別是對于一些弱小國家的法定貨幣。而且天秤幣會對央行貨幣政策造成沖擊,所以央行不得不應戰。因此,在天秤幣2.0白皮書發布后,各個央行都表示會加速央行數字貨幣開發以及出臺發行計劃。未來,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和加密貨幣,三種貨幣會共存。這在根本上改變了金融生態。
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生態出現以后,現有的金融生態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個區塊鏈平臺是公有鏈還是聯盟鏈,現在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的跳躍,其中牽涉不同的選擇。而央行數字貨幣開始出現,現在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比較多的是兩層,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DC/EP),金融科技就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這是一個根本的生態變化。國際上,各國現在嘗試的模式和制度很不一樣,美國國會曾提出美聯儲要發美國的新型貨幣,可以使得資金直接到中小企業和個人手中,那就把銀行等金融中介全部架空了。所以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央行數字貨幣才剛剛開始,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未來。
如果把上述的三個方向攏在一起看,就可以看到世界正又一次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疫情正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和服務業根本的金融服務對象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與此同時,因為新基建提供的基礎設施又給金融科技提供了新的基礎設施工具,兩者都在給金融科技提出挑戰和需求。變化是如此的巨大,金融科技企業的內生模式、數字化運營要產生根本的變化,數字化的根本架構迭代和優化在今天的場景下5G、云、人工智能、大數據下是自動生成的過程,這也是未來。
所以在數字化的系統里,外部是物理世界,產生各種活動,活動進入觀察的世界,在觀察的世界進行智能化和運營,而這整體是一系列極其復雜的自反饋、反饋和自迭代過程,使得整個系統不斷的優化和迭代,不斷的滿足需求,使得金融業能夠不斷地跟上變化的服務主體,服務業和工業的變化,不斷跟上技術的變化,使得其能夠在未來成為贏者?!耙咔椤睅砹撕芏嘧兓?,為金融科技提供了極其寬廣的場景。當然,挑戰和競爭一定在那里,祝各位成為這個宏大場景中的競爭者,并且獲得成功,謝謝大家。
(內容未經本人確定)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