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稱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在這一年里,各大互金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以最具代表性的P2P網貸為例,早在2007年國內首家網貸平臺問世以來,P2P的數量連續多年呈現幾何增長,一時間上市、國資、風投等各路資金紛紛殺入這片藍海。時至今日,受到最嚴監管的網貸行業,依然留存了2300家左右平臺,累計成交量繼續刷新歷史記錄。
(P2P網貸平臺數量連續井噴5年)
然而,“墻內開花”的互聯網金融,在一墻之隔的港澳地區卻始終“香不起來”。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香港一共只有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而在澳門這個數據是零。事實上,不單是港澳,在P2P網貸的發源地英國,網貸行業同樣處于相對平淡的態勢。截至目前,英國累計網貸平臺數量不足百家,在發展速度上,2015年英國新上線P2P網貸平臺僅有13家,是2014年的一半,也少于2013年。這與同期國內動輒新增數百家平臺形成鮮明對比。而在金融資本最活躍的美國,P2P網貸平臺數量更是寥寥無幾。
(英國近十年P2P網貸發展情況)
如此冰火兩重天的現狀,引起了專家學者、行業內人士,甚至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廣泛討論。一般來說,新興行業是比較容易受到資金關注的,尤其是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互聯網、科技等行業,發源于境外的互聯網融為何在中國境內火得一塌糊涂,而在境外卻不溫不火?要弄清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從需求、文化背景和資本模式等多維度進行考慮。
首先是需求。為什么香港至今只有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香港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席主席李國樑認為,這主要和香港市民對網貸理財的需求不大有關。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金融行業已經十分發達。在香港擁有上千家的小貸公司,再加上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基本可以覆蓋90%以上的人群。至于互聯網小貸、眾籌等細分互金領域,一般用國外的平臺就好。
其次是文化背景。經過近百年的投資者教育,香港人的投資理念比較成熟,對于龐氏騙局比較警惕,特別是容易寄生龐氏騙局土壤的互聯網理財,政府對這類新興行業的監管也會更加嚴格。在這一點上,香港和新加坡比較類似,對于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的互金平臺可能會給予較多的自由,更普遍的情況還是嚴監管。
而澳門的情況又跟香港比較相似。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沈云樵表示,在經濟制度上澳門一直都是香港模式的學習者。澳門的投資渠道很多,股票、基金、賭馬等等,還有部分人選擇直投境外資產,因此對于澳門絕大多數人是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的。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澳門可以很容易拿到銀行貸款,部分高新企業甚至可以拿到無息貸款,企業很少會去找民間融資平臺。在基礎設施上,澳門雖然經濟不錯,但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電子商務遠沒有大陸普及,而政府的近五年規劃也沒有提到互聯網金融,反而是傳統的融資租賃受到扶持。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在香港、澳門等境外地區,作為新興事物的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受到資本的過度關注,更不曾出現像大陸這種整個社會層面的創投風潮。發展到現在,盡管互聯網金融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的互金行業已然走在世界前列!你很難在世界其他國家看到,哪怕一個小餐館、一個小門店也可以刷手機支付;你很難想象大把的年輕人選擇網上購物,大量的市民和白領把錢存進某個網貸平臺等等。
說需求也好,說文化背景也罷,這些可能只是影響互金行業發展的表面原因,筆者認為中國互金創投風潮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資本的力量!
互聯網是一個極度燒錢的行業,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在國外,一家公司如果長期不賺錢,還有大量的人去投資,大量的資金來入股,那多半是龐氏騙局!資本的本質就是逐利,一家公司能值多少錢,主要由其能帶給股東多少回報來決定,所以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蘋果。但在中國,資本對互聯網“不賺錢”的容忍度很高,并形成了獨特的“互聯網生態”。無論是5年前的滴滴、支付寶,還是近來的共享單車模式,燒起錢來幾乎是不眨眼的,只要能圈來大量用戶就好,有用戶就有估值,即便暫時不能IPO,通過一輪輪股權融資也可以賺到不少錢。
如果不是瘋狂的燒錢補貼,你很難想象有誰單純為了付款去給手機安裝一個應用程序;有誰為了相同的收益去網上開戶投資。正是因為利益的誘惑,讓互聯網金融迅速普及開來,進而形成用戶習慣,直至某一天即便沒有優惠你也不自覺的拿出手機。
外國人看不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不明白為何賠本的買賣還有大量人去做?中國人嘲笑老外的“愚蠢”,明明最先發明這個模式卻不知道利用?;ヂ摼W金融究竟是泡沫還是變革,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好紧好湿好硬国产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_国内激情精品久久久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